唐翠菊不会织毛衣,还是看叶蓁穿的毛衣好看,才知是伯母手艺好,就也想给自己妹妹织一件。
奈何她平时除了上课就是上班,余下的时间实在是少。
叶蓁知道后,“嗐,这有啥,你买好毛线,将小酒的尺寸给我妈,让她织。
我侄女离开后,她老是胡思乱想,要是能转移下注意力也不错。”
翠菊却觉得不好意思,太麻烦人家,但架不住叶蓁不停游说,主要也是想报答小酒。
于是唐翠菊提着一斤挂面一斤的海带上门,买毛线还是托了叶家的福气才买到内部价格。
这批毛线是天蓝色的,但染上了一些颜料,成了废品,即使是废品,内部人员也能全部消化。
便宜不到外人身上去,叶家有朋友在供销社工作,关系还非常不错。
通过叶家的关系,买到了这批毛线,叶阿姨说。
“这不算事儿,我可以点缀一些小花遮盖过去。”
看到翠菊拿的重礼,叶阿姨不仅答应给小酒织一件,也给翠菊织一件。
买的毛线足够织两件。
“不,不用阿姨,我不用,有衣服穿,但我想送我干娘一件。
就是小酒的娘,这样她们母女俩就是亲子装了,”
于是翠菊又将赵伶俐的尺码写下来,再三表达了自己的谢意,还为不能过来帮忙和学习而遗憾。
“你呀就放心吧,阿姨有空就给你们织,只要你们不着急穿就成。
你的事儿小蓁也跟我们说了,真是好样的,上着班的同时还能兼顾着读书,不容易啊!”
说起翠菊还比叶蓁大两岁,竟然和自家老大是同年。
“好孩子,再忙也得给自己找个合适的对象啊,老这么单着别人会说三道四的。”
怎料翠菊却是苦哈哈的笑:“早就说三道四了,这么些年下来,我竟然已经习惯了。
没事儿阿姨,与其勉强给自己找个伴,还不如单着,再说吧,有合适的再找。”
等叶蓁送翠菊离开后,看叶妈妈一脸心事的缠着毛线。
“咋了妈?想什么呢这么入迷?”
叶妈妈欲言又止,终还是说了出来。
“我瞧着小九这个二姐人品不错,有上进心,她和你哥还是同龄人,你说,”
不等叶妈妈把话说完,叶蓁就摇头。
“哎呀妈,你可真能扯,人家可是黄花大闺女呢,我大哥再结婚那就是二婚头。
再说你看我大哥那样儿,不但不让我们追究她前妻一家子的责任,还对外宣称是他离婚的。
再怎么样,也这么多年的感情了。
就算夫妻两地分居,可还有我那小侄女中间插着,哪能说忘就忘了?
说再娶就再娶?
这对翠菊姐也不公平啊!
我哥的事儿,还是让他自己处理,以后再说吧!”
翠菊还不知道她离开后还有这样的插曲,毛衣寄过去的同时还附带了一封信。
信里面告知这是叶阿姨织的母女款,她和干娘的一模一样。
虽然二姐已经送过感谢礼了,但小酒得空还是给叶家邮寄了一斤水果糖,一斤饼干作为感谢。
“哎呀这孩子,怎么这么客气呢!”
叶蓁收到包裹,看到里面的信,忍不住跑过去跟翠菊说。
“说是想我了,还说毛衣好看,非常合身,实际上是变着法的在这儿感谢我妈呢!
你们姐俩,真是太客气了,走,晌午我请你去国营饭店吃饭,一定去哦,要不然我回家没法交代。”
双方都是懂礼数的人,翠菊也觉察出了叶蓁的无奈,不由乐呵笑道。
“成,那我可是沾了我妹的光了,不过我赶时间,咱吃碗羊肉烩面就成了。”
“行,你说吃啥就吃啥。”话虽如此,点菜的时候还是点了一碗酥肉扣碗。
扣碗是他们当地的特色,每天限量供应,也不是说吃就能吃得上的。
“你和你那对象的事儿,怎么样了?”
叶蓁相亲认识了个报社编辑,东北人,在洛市上的大学,毕业后因表现优异留在了本地。
“我和他本人还算相处融洽,就是他老家太远,结婚还要回去。
而且,他家兄弟姊妹六个,祖籍是鲁省的,好像是逃荒过去的。
这关系对我来说太复杂,当初媒人可没说的这么复杂。
相处下来才从他嘴里知道,所以我妈让我自己决定,我目前还在犹豫。”
“那他家那些兄弟姊妹可有工作?他排行第几?”
叶蓁摇头,“都在生产队务农呢,他排老三,上面一哥一姐都已成家,下面一弟一妹已经开始找对象了。
那边一年只种一季粮食,地大物博,靠山吃山,倒是好地方。
比咱这边一年两季的情况还要好,主要还是人少,粮食自然够吃。
但我听说这种情况,他可能要拉拨一大家子,所以我犹豫就在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