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当然不是真的要给朱英整个官做。
什么官能配得上咱大孙?
唯有皇帝才行。
只是这种试探,让朱元璋有些恨铁不成器。
只是目前来说,却有些无可奈何。
等陵寝那边确定下来,咱就让你天天跟咱一同起床,上早朝去。
朱元璋心中暗暗的说道。
至于陵寝挖开,会不会再出现一具尸骨,这不在朱元璋的考虑范围之内。
他完全可以确定,面前的大孙就是自己的亲大孙。
这世界上不会有两个一模一样的大孙。
哪怕长得九成九相似的双胞胎,只要一起生活过一段时间,便就能分得清楚。
面貌再相似,眼睛也会不一样。
朱元璋之所以在看到朱英的第一眼,就能确定朱英是自己大孙的身份。
除了那种血脉相连的感觉,还有那八年如一日的陪伴。
否则以朱元璋的猜忌、多疑的性格。
在事情没有完全水落石出的时候,是绝对不会和朱英过多接触的。
而现在,即便是挖开陵墓,里面的棺椁里真的还有一具尸骸。
朱元璋只会去怀疑,是谁在暗中布下阴谋。
目前朱元璋,在得到朱英的解决灾荒的根本对策后,本欲直接离开。
只是身子微微一动,他又留了下来。
“大孙呐,你对咱大明的宝钞,是怎么看的呢。”
朱元璋对于大明宝钞贬值的问题,当然是非常清楚的。
但是眼睁睁的看着大明宝钞,却没有任何的办法。
或许他可以强制整个京师的人,用大明宝钞交易,但是这些宝钞到了地方上,可就是鞭长莫及了。
自大明宝钞发行到现在,严重的贬值,已然让朱元璋有些不安了。
可是这等货币经济体系,却不是朱元璋的强项。
想了很多办法,甚至颁布制度去解决这个问题,依旧不能延缓大明宝钞的贬值。
朱元璋也清楚大明宝钞不能随便印,但是随着国库财政的不善,不印又不行,便是陷入了一个死循环中。
朱元璋甚至有些忧虑,害怕大明宝钞在多年以后,完全的沦为一张废纸。
蒙元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朱元璋担心大明宝钞也会重蹈覆辙。
朱元璋的担心显然是正确的,后面大明宝钞挺了一百多年,因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民怨沸腾,于正德年间废止。
“大明宝钞?很好啊,很不错,很方便呢。”朱英随口说道。
朱元璋顿时无语,而后无奈问道:“咱不是让你夸它,你作为商人,对于宝钞肯定熟悉得很。”
“你倒是帮咱琢磨琢磨,怎么咱大明的这个宝钞,百姓们就越来越不认了呢。”
朱英听到这话,说道:“要是认,那才是奇怪了呢。”
“这是啥意思?”朱元璋询问道。
“大明宝钞也好,黄金白银也罢,本身并没有价值,又不能当饭吃,之所以能交易买卖,便是人们对他赋予的信任。”
“大明宝钞的信任,则来自大明官府,金银本身则更加的长远。”
朱英解释道。
“大孙的意思是说,是因为百姓们对官府的不信任了?”朱元璋思索后说道。
朱英迟疑了一下,回道:“也可以这般说吧。”
“对比黄金白银,大明宝钞虽然更加方便容易携带,但也更容易损坏。”
“官府对于宝钞,没有发行只有回收,这就导致会出现一个折损。”
“其次便是准备金了。”
朱元璋打断道:“准备金是什么意思。”
朱英解释道:“所谓准备金,便是国库里有多少金银,就印多少宝钞,其中两者之间的相差,不能过大。”
“凭空生出来的钱财,会导致宝钞的价值不断下跌。便是官府只允许金银兑换宝钞,却不能用宝钞兑换金银,却就造成了这个问题。”
朱元璋听到这话,却是有些不开心了。
当初大明征伐北元残余的军费,包括大臣们的俸禄,都是由大明宝钞承担的,这要是宝钞能兑换金银,国库里哪有这么多银子。
朱英见此,笑着从桌面上拿过一个茶杯,将杯中倒满茶水说道。
“假若这个杯子便是大明,杯中的水,就是大明所有的钱财。”
而后,朱英在茶杯上加水,让茶水全部溢了出来。
再说到:“大明官府不断的印刷宝钞,便是如同不断的往这茶杯里加水一般。”
“那么这些溢出来的大明宝钞,是谁来承担呢。”
朱元璋见此,眉头皱起问道:“可有何等对策。”
“自然是有,且有上策和下策。”朱英笑着说道。
“下说说你的下策听听。”朱元璋顿了一下,问道。
“下策便是扩土开疆,抢夺他国的物资,平抑国内的物价,或者将溢出来的大明宝钞,让他国去承担。”
“不过此法,却是治标不治本,一旦战败,就越发雪上加霜。”
听到朱英这话,朱元璋不屑的说道:“蕞尔小国,能有什么值钱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