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总管接过书,便准备亲自去苏世子的院子走一趟。
走到拱门处,回头看了苏国公一眼。
昔日的探花郎,如今早已两鬓斑白。虽然还算是精神矍铄,但终究还是没有敌过岁月。不说别的,便是时光倒回到十年前,苏国公也不会被苏太后一个妇人轻易左右.......
由于常年忙碌,加上一直跟在苏国公身边,便一直没有留意。如今再看,自己其实也老了许多。
微不可察地叹了口气,便转身办差去了。
整个院子里便只剩下苏国公一人,明明子孙满堂,权势滔天,但更多的时候还是独身一人。不是苏世子等人不想尽孝,实在是这么多年都习惯了,习惯了但凡见面,即便是请安,也最终绕不开朝堂之事。
苏国公自己呢,也绝没有心思想什么天伦之乐,儿女情长。这偌大的国公府,与其是说是这百十人口的家,不如说是另一个衙门。
看着在阳光的照射下,银镜在刚刚的绢帕上形成一个光点,不一会儿的功夫,一缕白烟便从那方好生生躺在案桌上并未被人触碰的帕子上升起。
苏国公并未吃惊,静静地看着那方帕子烧成灰烬。
这世上哪有什么神佛,只要有心,小小的一面镜子便可为佛。
可大魏的百姓不会这么想,世家宗亲不会这么想。
任凭皇帝再如何勤勉,大魏如今与先帝时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但只要和鬼神挂钩,百姓和群臣便会惶恐,日后若是再遇上荒年战乱,这笔账就只会落到皇帝头上。
既然自称天子,便要承担上天之怒........
史官是不会为了皇帝而笔下留情。
此处阳光刺眼,远处却还飘散着巨大乌云,这天说变也就变了.......
.........
福寿宫,苏太后刚刚打发走本家的兄嫂,等殿内只剩下胡姑姑时才终于忍不住将茶盏扫落在地。
“这群烂泥扶不上墙的蠢材,眼睛便只盯着西南那点土地,半分不考虑哀家如今的处境。”苏太后回想起刚刚胞兄的话便不由得怒从心起。
胡姑姑心里叹气,往日里对苏太后的那些兄弟也很是瞧不上,但因为到底是太后娘娘的至亲,她再得用也是个下人,怎么都轮不到她说嘴。
但今日那些人也实在是不顾体面了些,没等请完安便着急忙慌地一通抱怨,虽然句句都是陛下不念旧日里苏家辅佐的情谊,但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要苏太后想法子保住他们几个在西南的田地。
任凭苏太后千算万算,也没料到有这般眼皮子浅的至亲.......
要知道即便是昔年扶持皇帝登基,这些人可是一点力都没出,全是苏国公同她两个人费心谋划罢了。
胡姑姑心里也是纳闷,明明都是姓苏,当年苏国公父亲那一支也不过是偏执,如今却是正好颠倒过来。
苏国公一门无论是哥儿还是姐儿,各个都有出息,便是最不像苏家人的宸妃娘娘,也能陪王伴驾。
要说全是苏国公太厉害,那也不见得,太后的本家也不至于各个都不顶用。
说得好听些也都领了个富贵闲职,但也不过是看起来体面,世家里谁看不出底细。
若非苏国公一家和苏太后撑着,这些年都不过是酒囊饭袋,如今倒是得了便宜还卖乖,将主意打到太后娘娘这儿。
“太后也勿动怒,如今还都要靠您撑着。”胡姑姑重新递上一杯茶安抚道。
苏太后浸淫后宫多年,便是和皇帝对上,也甚少这么失态过,可面对自家人,到底是没忍住。
她这一生无子无女,刚到先帝身边的时候也不过是个太子良娣,也并非一番风顺,甚至可以说是艰难。
到如今贵为太后,可以说是她“拼杀”一生才得来的结果。
后宫几十年,苏太后早就练就了一副铁石心肠,可对自己的父母兄弟,自问是从来没有亏欠过。
苏太后平复了心情,从胡姑姑手中接过茶盏。
\"素日里他们是如何行事你是瞧见的,好在哀家也不指望他们,可如今皇帝渐渐势大,堂叔的态度也难以揣摩,你看这一个个的仅仅盯着这点蝇头小利,连欲来的风雨也没意识到。\"苏太后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无奈。
胡姑姑跟着苏太后大半辈子,陪着苏太后从豆蔻少女到东宫良娣,再到贵妃,直到章怀太子的生母过世这才当上了皇后。
照理再有个孩子,这一生便算是圆满了,这偏偏老天爷和她开了个玩笑,早些年先皇后薨逝后她其实怀上过一回,可惜早早便夭折在腹中。
之后任凭她再如何调理,也是枉然.......
要是她有个孩子,若是她有个皇子,何苦要扶持旁人。
“这些年舅老爷他们是太安逸了.......。”胡姑姑有些心疼一人独撑的苏太后。
苏太后闻言哼了一声道:“他们是心大,往日里哀家也懒得理会他们,随他们安享富贵。说起来,如今家中无一人得用,也不全怪他们。哀家那位堂叔怎么可能愿意为他人做嫁衣,自与哀家心照不宣地合力谋划开始,只要堂叔还在,哀家的那群兄弟子侄,便只能做个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