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泪沾裳>其他类型>爽帝:从高平陵事变开始逆袭> 第二百五十二章 至来县易主,大耳儋耳人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五十二章 至来县易主,大耳儋耳人(1 / 2)

杨宜祖摆手道:“哎,罢了,既然如此,汝请自便吧,既然已经收拾好了,我等便去此地的县衙看看罢。”便不在与蒙忠兵在城门口继续啰嗦,

城楼上已经由先前的没有旗帜插上了如今诸葛和吴字大旗,此刻正在微风的吹拂下迎风招展,留在城墙上驻守的吴军也开始清理着上面的箭矢、血迹和那些已经没有头颅的黎兵,

将他们一具具抬下来,放到城外随意的堆叠到一起,之后再找块林中的空地、挖了个大坑,将一具具尸体丢进去、像扔垃圾一般,而后再慢慢将土覆在上面,堆起了一座大大的坟冢。

而几名在此役中不幸阵亡的吴兵则是给了他们不一样的待遇,也就是一人一坑,还为他们砍树每人制了块墓碑,刻上了姓名之类的,日后若是有他们的家人来此祭奠也更好辨认一些。

蒙忠兵显然是听到了刚刚杨宜祖手下队率所禀之事,便笑着对左右道:“哈哈,汝等都看到了吧?杨都尉虽率所部为先登,但所部只斩获了五十余人,

比吾部足足少了三十余人,这杨都尉如此多半是心中底气不足,方才找了个借口匆匆离去的!”

蒙忠兵所部的将士纷纷抱拳道:“曲长英勇,远非那杨都尉所能比得上的。”

蒙忠兵满意的点头道:“都将首级收好了罢?收拾好了,我等便也去县衙看看罢。”

待蒙忠兵率手下部曲赶到玳瑁县衙门口之时,杨宜祖的人已用撞木将大门给撞开了,此刻正在带人打扫战场,很是顺利,毕竟连城门都破了,这县衙的府门便更是不值一提了。

而陆凯、聂有这边也已是分别赶到了至来(今昌江)、儋耳(今儋县)两县城池之外,

西汉元封元年,置至来县,隶属儋耳郡。“至来”为黎语汉译,义为“竹子”,至来县因境内盛产竹子得名。

儋耳郡亦是在此时便设立,据《汉书》记载:“儋耳者,大耳种也。”古时当地人特殊的体貌,耳朵很大,儋耳郡便因此而得名,至来、儋耳两县便隶属于此郡,后世也曾有诗借儋耳郡之名来抒写诗人内心的情感,有诗《儋耳》曰:

霹雳收威暮雨开,独凭栏槛倚崔嵬。

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

野老已歌丰岁语,除书欲放逐臣回。

残年饱饭东坡老,一壑能专万事灰。

陆凯带兵去的是至来县,此地在河流(后世为昌化江)下游的一处平原(后世为昌感平原)上筑城,气候较岛上其他地方干旱少雨,土质也多为沙土,

陆凯在城外远远望去,只见这里岩石裸露,黄沙蔓延,仙人掌和野菠萝等旱生植物肆意生长,这样的景致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阿拉伯半岛上的滨海沙漠,陆凯将挎在腰间的皮囊拿了下来,狠狠的灌了口水道:“此地真是奇特啊,颇有些西域茫茫大漠的景致,在澶州乃至江东沿海之地,恐怕就此一处吧。”

这一带的沙质土层、岩层不断受干热风侵蚀,久而久之方才形成了这片沙漠奇景。

昌化江是海南岛的第二大河,澶州(海南岛)独流入北部湾河流,发源于五指山山脉北麓的空示岭,横贯海岛的中西部,

陆凯所部在的地方已是能远远的看见在更下游一些、在河流(昌化江)西侧的至来县城了,城墙是就地取材的沙土夯制而成,颇有些西域的味道,但想来里面更多的还是黎族的干栏式建筑,

陆凯持剑道:“将士们,随我冲,拿下此城就在眼前这一刻了!”

至来县中亦是只有八九百的黎兵在附近部落首领的带领下鸠占鹊巢、在汉军退走后便长期占据了此地,几百年间也是换了几次主人,但都是在附近的黎族部落之间轮换而已,

半个时辰后,陆凯手下的兵士将吴国的旗帜插在城头上,便标志着此地已是再次换了主人,城中的黎族部落首领陈黎也被陆凯手下当场给砍了,只因他没有投降,还在继续负隅顽抗,但这样也不错,能给陆凯所部增添一个小小的斩将之功,虽不大,但蚊子再小也是肉嘛。

而儋耳县城池外,聂有部也已是赶到,聂有开始指挥着将士攻城,箭矢不时在城墙前的半空中交汇,而后又继续射向对方的阵地之中,搭在城墙上的云梯也爬满了吴军兵士,在不畏死的向城头上冲去,城门洞里也有一对吴兵在卖力的撞击着摇摇欲坠的城门,

《山海经》云:““南荒之外,有离耳国,其人耳长及肩,每逆风走,则将耳反搭于上,使不窝风。”

《异物志》又说:“儋耳之云,镂其皮,上连耳匡,分为数支,状似鸡肠,累耳下垂。”

《儋县志》说的干脆,“其人耳长及肩。”

儋耳县乃儋耳郡郡治所在,此城仅二百六十步,高一丈四尺,古儋耳郡城据说为杨仆所筑。

儋耳立郡之后,并不太平,原因是朝廷派来的官吏大都贪酷残暴,把他的“治下”当成是贮宝藏金的私囊,随意掠取、诛求。

如《后汉书·南蛮传》载,汉武帝末年,孙幸为珠崖太守,“调广幅布献之。蛮不堪役,攻郡杀幸。

幸子豹,合率善人,还复破之,自领郡事,讨击余党,连年乃平。”然而,“中国贪其珍赂,渐相侵侮,故率数岁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