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轧钢厂先去采购科报到。
找王科长开了介绍信,再拿了一份采购物资价格清单。
又在采购科登记了这次要去采购的目的地,昌平区流村镇老峪沟村。
那里正是王建军的老家。
巧的是秦淮茹也是昌平区的人。
不过两人不是一个县的,距离也比较远。
从地理位置上看,流村镇在燕山山脉与太行山脉交界处,背靠两个山脉,自然资源相对来说比较丰富。
王建军说来这里采购物资也说的过去,唯一不方便的就是位置有些偏远。
尤其是王建军老家老峪沟村那更是偏僻,这个村在后世有着小西藏之称,不过现在就是个穷乡僻壤的山沟沟。
王建军就是骑着自行车,一个来回加采购也需要超过一天的时间。
但这对他来说根本不是事。
到时候只要在附近找个没人的地方把传送坐标一放,直接省了一大半时间。
而他在轧钢厂登记申请的时间是两天。
到时候上班半天摸鱼一天半,简直不要太爽。
登记好信息又去了后勤处领了自行车还有防身用的手枪,再去食堂打包了饭菜。
最后戴上防嗮的斗笠骑着自行车就往昌平区骑去。
路上顺便拐到供销社买了一些礼物。
这一路过去差不多有个五六十里的路程。
因为路况不好,靠自行车一路骑行差不多要骑五个小时。
所以王建军很挺佩服许大茂的。
每次下乡放电影驮着那么重的放映设备风里来雨里去。
要放在后世他早就评上劳模了。
放映员的工作还真不比在车间里干活来得轻松。
靠着搜索脑海里不多的记忆,再和老乡打听后一下。
一路上走走停停,直到下午两点多王建军才来到老峪沟村。
刚到村口就被巡逻的两个民兵队员给拦了下来。
王建军也不意外,这年头敌特还有悍匪可不少,各村都有持枪的民兵负责巡逻。
他多年没回来,村里人大多只认得他父亲,同辈里认得他的不多。
拿出介绍信递过去,又介绍了下自己的身份。
看到介绍信再听王建军说是同村的,两个民兵队员也放下警惕和王建军拉起了家常。
一聊才发现王建军居然还是两人的长辈,按辈分两人还得叫他叔。
看着两个和自己一般大小的小伙子,王建军也没让他们改口。
掏出一包经济烟散给两人后,就直接进了村。
按着记忆王建军一路来到自己的叔叔家。
王建军的叔叔王德财的房子盖在山脚下,位置比较偏。
敲了敲破旧的大门,开门的是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妇女,正是王建军的婶婶王月英。
王建军笑着问候道:
“婶婶,是我回来了。”
看到是王建军,妇人有些惊喜地朝屋里喊道:
“老财快过来,建军回来了!”
说着赶忙让开身拉着王建军进屋。
王建军刚进屋,一个中年汉子拿着烟就从里屋出来。
看到王建军也是一脸热切地上前拉着王建军的手上下打量。
“建军回来啦,几年不见你这变化的我都快认不出来了。不过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啊。
我就说部队是个锻炼人的地方,你堂弟去年还和我说要学你以后去参军。”
王月英心里高兴,但嘴上还是抱怨道:
“好了,你以为当兵都那么容易吗。建军这孩子一看就没少在外面吃苦。”
王德财也不接话,拉着王建军就进屋坐。顺便对一旁的王月英喊道:
“去摘俩梨瓜给建军解渴,这大热天的都不知道走了多远的路过来。”
“叔婶子你们先坐,不用忙活了。”
王月英是个手脚麻利的,直接从桌上拿过剪刀就往后院走去。
“你坐着,早上我看着刚好有两个梨瓜熟了,你也是来得巧了不然都让你弟你妹给糟蹋了。”
见此王建军也不拦着,将手上拎着的布袋子摊开从里面拿出自己买的礼物。
两瓶莲花白、两包大前门、一盒雪花膏还有两包水果糖。
“叔,这烟酒是给你带的。雪花膏是给婶子的,糖果是给建设和文娟的。”
建设和文娟就是王德财的两个孩子。
一男一女,建设现在刚开始读初中,文娟还在读小学。
“干嘛浪费钱买这些东西,你父亲不在了,你怎么还学着大手大脚花钱了。”
王德财见到礼物不仅没高兴反而皱起了眉头。
这些东西一看就不便宜,现在王建军一个人生活,他就怕王建军大手大脚惯了以后不会过日子。
毕竟这年头谁的日子不是精打细算。
王建军知道自己叔叔的性子,于是耐着性子解释道:
“叔,我这几年才回来一趟。拿点东西来看你怎么能说浪费。我父母不在了现在我可就你们这些亲人了。”
王德财见侄儿这么说也就不再推辞。
有时候太过客气反倒生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