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八, 处暑。三暑之末,夏季快要到尾声。
“爹,都搬过来了吗?”李小寒举着稻草小笤帚, 一边给家具扫灰尘, 一边问道。
“都搬过来了。”李贤东把举着的桌子放下来, 说道。
在这个夏天了,李家完了自己家进后院的扩建,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再扩建了一进院子,从此一进院就用来酿酒、卖酒、接待外客, 进后院就用来生活。
进的格局跟一进是一样的,都是堂屋左右两边各两间屋,东西两边各两个厢房,不过因着这段间卖酒的钱, 房地板全涂了三合土,全上了火炕火墙,东西厢房也了厨房、柴房、澡房等,基本上, 李家一家三口, 完全可以在进院子里生活了。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从五月初李家种的番椒结果收获开始, 番椒酒的酿制, 就不再受原材料的限制, 产量开始大增。
原先一个月出一批番椒酒, 如今一个月出两批, 不集中一批根本忙不过来。最开始的候只十坛十斤装加十坛一斤装的酒, 如今一斤装的全不用了,全部换十斤装的大酒坛子。每一批一百坛, 一个月出两百坛。
预计着,青帮那边想再增加,因为他们已经不满足府城了,府城之外的几个店铺也强烈要求铺货。
当李小寒告诉他们,自己家人力限,让他们自己悠着点,摊子别铺太大。
李家空置的厢房要么装满了酒,要么装满了原材料,连房都要被征用了。
是的,番椒进入了高发结果期,每天大量的番椒被采摘回来,散在簸箕上,架在一层一层的竹架子上,后在阳光下被晒干,最后放入麻袋中,保存起来,一直使用到来年番椒收获的候。
因此,院已经肉眼可见的不够用了,且,青帮一个月来两次,平日里采番椒的人进进出出----那十亩地的番椒,光靠李家三口人是采摘不完的,李小寒和李贤东得泡酒,王氏的肚子已经大了,估摸着十月初能生,因此一天十文钱,请了赵氏等三个婶子,每天帮忙采摘番椒。
这可是一个活计,不用多费力气,也不用出家门,就在村里把那番椒摘了。十文钱一天哎,在家门口就轻轻松松把这钱赚了,村里妇女们谁不羡慕这个活。唯一的缺点就是,摘番椒不能碰眼睛,不辣得人受不了。
院里整日忙忙碌碌、人来人往的,李小寒住着便觉得点闹人了,她希望生活和工作可以分开来的,因此便说服了李贤东再扩建一进院子。
这个也很理解,村里人家几代同堂,屋子不够住的候,就都这样扩建的,不过一般是年轻后辈放进院子住罢了,家主是住一进。李贤东一家则准备等王氏生完之后,全部搬到后院里面去,院全部用来酿酒和待客。
这日,后院终于扩,李贤东便把一粗重家具,包括厨房里自家煮饭的家伙都搬到后院去,因为李小寒说院的厨房她接下来要用。李贤东和王氏无所谓,村里的习俗是孕妇住的屋子不能换,其他的都可以。
今日便是搬进来的日子,王氏在厨房忙活着,李小寒在厅堂打扫家具,李贤东搬东西,忽听道院人喊,“小寒,荷花,我们回来了。”
凭借着平日良的关系,以及知根知底的能干,赵氏和妯娌叶氏并儿媳马氏得到了采摘番椒的活计,如今是赵氏她们采摘第一批番椒回来了。
“哎,我在呢。”李荷花从西边第一间屋走出来,如今这间屋子腾出来准备存放番椒。
不过小半年的功夫,李荷花看着便稳重了许,整个人比以往安静了许多,却让人觉得信服了。
一边拿着一个本子,一边拿着称台,李荷花问道,“伯娘,娘,这是几号田采的?”
叶氏看着自己的女儿,脸上含着笑,却半点不敢含糊,说道,“这是一号田采摘的,这两篓都是,第三篓是号田采的。”
“嗯,来称重。”
“嗯。第一个背篓十六斤四两,第个背篓十三斤两,第三个背篓十七斤整。”李荷花一边报数,一边在本子上记录数据。
按亩数为单位,一号田到十号田排号,每一号田的移植日期、浇水间、施肥间,到后期开始结果,每次摘果的重量,番椒的品质如何,全都在小本子上记录得清楚明白。
待李荷花记完账,赵氏三人熟练的从厢房里拿出几个簸箕,把背篓里的番椒倒出来,散开,后一层一层放在竹架子上晾晒。
李荷花此会认真观察这番椒的情况,个株大小,色泽如何,辣度如何,没明显病虫害。
“第一次看种田这么讲究的,这脑子灵种田都不一样。”赵氏看着李荷花边看边记录,感叹的说。
“可不是。”叶氏感叹的说,“我们家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