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蓬山游击队在战场上展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力,他们如猛虎下山一般,把联防队打得丢盔弃甲、一败涂地,使其落得片甲不存的惨状。胜利的喜悦在空气中弥漫,牯牛和杏子被这激昂的氛围所感染,当着众人的面,情难自禁地拥抱在一起,他们的脸上绽放着胜利与幸福交织的灿烂笑容。
然而,这份喜悦并未完全感染每一位游击队员,因为孙石山大队长在激烈的战斗中负伤了。只见他的右边臂膀鲜血淋漓,那鲜红的血液不断涌出,染红了大片衣衫,触目惊心的伤口让人揪心不已。
童宜仙看到受伤的孙石山,脚步匆匆地赶来,可当她看到桂花正在为孙石山疗伤时,却突然停住了。她尴尬地立在那里,仿佛一尊凝固的雕塑,一动不动。她的眼神中充满了焦急、担忧和一丝不知所措。
刘敏站在一旁,目光意味深长地在他们两人身上流转。他的眼神深邃而复杂,似乎洞悉了一切,又似乎在思考着什么重要的决策。战场上的硝烟还未散尽,风卷着尘土轻轻扬起,给这紧张的场景更增添了几分凝重。
童宜仙的嘴唇微微颤抖,想要说些关心的话语,却仿佛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喉咙,一个字也吐不出来。她的双手不自觉地攥紧衣角,手心里满是汗水。孙石山尽管伤口剧痛,却依然咬紧牙关,强忍着不哼一声,还努力挤出一个宽慰的笑容,想要让队员们不要过于担心。
此刻,周围的气氛安静而沉重,只有桂花处理伤口时发出的轻微声响。游击队员们的心情也如同这复杂的场景一般,既为战斗的胜利感到骄傲,又为大队长的伤势而满心忧虑。
孙石山本就身体瘦弱,还常受头晕困扰,如今又流了这么多血,简直是雪上加霜。这不,刚刚他就晕死过去一次,把众人吓得够呛。大家哭成一团,呼喊着:“大队长,大队长哎,您不能死啊,我们需要您啊!”
童宜仙在此刻,突然觉得自己像个无助的小孩子,失去了依靠,变得手足无措,内心毫无安全感。平日里,她和孙石山总是抬杠、吵闹,甚至撒娇赌气。可现在,少了这个人在身边,仿佛就没了主心骨。她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重如千斤万斤。
童宜仙满心懊悔,不知该如何是好。还能说什么呢?大队长是为救她才受伤的。自己擅自行动本就有错,小荷叶救出后还恋战,更是错上加错。如今每个队员都不同程度地受了伤,这都是因为自己的任性。要是自己不冲动,懂得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游击队也不会付出如此惨重的代价。想到这儿,她鼻子一酸,泪水止不住地成串滚落,悲伤得抽噎起来。孙石山脸色凝重地看了看满脸悔意的童宜仙,目光中却没有丝毫的责备。这个女性强悍的战斗力确实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心里暗自想着,要是循序渐进地把她引导好,必然是栋梁之材。
孙石山忍着伤痛,温和地对童宜仙说:“受点小伤不要紧,你不要自责。从你的状态上看,我流点血,非常值得。常言道,血的教训嘛。以后想打仗啊,要先计划好。你不是说知道孙膑的故事吗?《孙子兵法》上就讲过:知此知彼,百战不殆。我们这次行动,对敌人的情况了解不够充分,才导致了这样的局面。《孙子兵法》上还说道: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冲动和愤怒就贸然行动,轻敌冒进,这是兵家大忌。这次就当是一个教训,以后一定要更加谨慎,做好充分的准备再行动。”童宜仙听着孙石山的话,眼中的泪水在打转,她重重地点了点头,心中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更加小心,不再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童宜仙泪如倾盆,声音带着哭腔说道:“大队长,我对不起您!我懂什么呀?我以为打仗只要胆子大,敢冲锋在前;力气大,对阶级敌人敢下手,就得了。什么兵法也不知道,人家说,我认为是王婆娘裹脚又丑又长,不想听。平时您也不教教我,今天怎么突然说这么多?你不教我, 就是你的责任啊。”她一边抹着眼泪,一边抽抽搭搭地说着,那模样既委屈又倔强。
说着说着,童宜仙倒打一耙的毛病又犯了, 后面几句又是在埋怨孙石山了。
孙石山无奈地苦笑一下,摇摇头说道:“平时你骄傲得很, 好像比孙膑、诸葛亮都厉害,我说什么也听不入耳啊。我跟你讲战术,你嫌我啰嗦;给你分析局势,你觉得我小题大做。现在知道错啦?打仗可不是仅凭一腔热血和力气就能取胜的,那得有策略、有谋划。”孙石山看着童宜仙,眼神中既有责备,又有心疼和期望。童宜仙听着孙石山的话,哭声渐渐小了,低下头,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童宜仙赶紧捂住嘴,她意识到自己的过失了。然而,就在这时,众人一阵嘘嘘,孙石山突然又一次晕了过去。
童宜仙瞬间痛苦欲绝,她的心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紧紧揪住。她无比担心孙石山的心脏突然停止跳动,脑海中不断闪过孙石山往日的身影。孙石山开会的时候举起拳头慷慨激昂的样子浮现在眼前,他滔滔不绝、绘声绘色演讲时的神态定格在那里。此时,用肝眦欲裂形容童宜仙的心情一点也不过分。
那刚毅而又稳重的孙石山形象,深深镌刻在童宜仙的心坎。童宜仙不能不唏嘘不已,这些年,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