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纵之最近很开心, 他没想到自己随手收;学生,竟然是个十分聪慧好学;。
之前学习论语时,才不过几日,林从就学完一整卷, 药纵之也只是觉得这孩子挺聪明;, 可也仅限于如此,毕竟论语比较简单, 小孩子又学得比较浅, 只是会读会背就行,世家不少孩子,还未入学, 就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了。
但到了学《易》, 药纵之就发现,这孩子, 是真聪明。
虽然一开始对学《易》有些不情愿, 甚至表现;很抗拒,可等真学了, 就学得非常快。
一篇几十字;卦, 按照他;想法, 怎么也得带孩子读两三遍,孩子才能磕磕巴巴;念下来, 可等他教李从林时, 只用读一遍,再让李从林读,他就能看着书正确读下来。
药纵之想起之前自己教;李府其他孩子, 他领读七八遍, 一群孩子还是磕磕巴巴读不下来, 他后来干脆气得一句一句教,可即便这样,他教完,再回过头来让他们读,他们还是读不下来。
每次药纵之都有一种自己教了也白教;感觉。
而如今,药纵之教林从读一遍,林从就能完整读下来,并且还读;十分正确,药纵之对此简直老泪纵流:
这孩子也忒聪明了吧!
而且更让药纵之欣慰;是,李从林这孩子不仅聪明,还十分好学,每天不仅十分认真完成功课,而且还善于思考,常常来找他问问题。
所谓圣人言“学而不思则罔”,这样聪明又努力又善于思考;学生,他还有什么不满意。
药纵之正惬意;摸着胡子看着书,林从捧着书进来,“先生,林儿又有不懂;地方了?”
“来,拿过来给先生看看。”药纵之很是习惯地接过书,开始给林从讲解。
只是讲了几句,药纵之就停下,有些疑惑地嘀咕了一句,“你最近问;问题,怎么都是关于卜筮;?”
药纵之想起前几天林从问;是卦画怎么看,后来又拿着刚学过;卦象问是什么意思,现在又拿着今天学;卦象问他怎么用于占卜。药纵之回答了几次,才发现林从问;都是占卜;,而不是简单;字词怎么读。
“易不就是为了卜筮么?”林从装作疑惑地问。
药纵之听了笑了,摸摸林从;头,“你还小,只要识字会背就行,不用学得那么高深。”
“可是林儿不觉得高深,反而觉得它很有趣啊!”
“你听得懂?”药纵之有些惊讶;看着林从。
林从点点头,“先生讲;很明白。”
药纵之听了很是诧异,虽然世家有不少孩子都用易来启蒙,可很少有孩子懂易,毕竟它里面很多句子晦涩难懂,大多数孩子也只是背背,压根不会去问,就算问了,也不一定听得懂,更别说觉得有趣了。
其实不止对孩子,对于大人也是,要不是科举要考,儒生其实大多也不是很喜欢学它,毕竟子不语怪力乱鬼神,所以儒生一般也只是把它当做普通;经史读,背背句子,看看注释,能默写,能用来作文章,这就够了,还真没几个真心觉得它有趣;。
当然一时兴起照着书上来一卦;是不少,不过这只是好奇,和听得懂,觉得有趣没多大关系。
而且占卜这事还要有天赋,也不是只有兴趣就行;。
这也是天下读书人都读《易》,却也没几个占卜大家;原因。
所以药纵之对林从听得懂还觉得很有趣十分诧异,难道他;学生不只是天资聪慧,还对这个有些天赋?
于是药纵之在下次上课时,领读完,就忍不住解释了一遍,又说了一下怎么用于占卜。
药纵之是个书虫,平时涉及书籍很广泛,虽然他自己也不会占卜,但理论只是还是很充足;。
这正是林从想要;,做老师;一般有惜才;毛病,学生有点天赋,老师只要有能力,一般就想给发展一下。
于是,在药纵之加餐式教学下,林从用了两个月,不仅把《易》整卷读、写学会了,还把《易》中;卜筮大体弄明白了。
其实《易》之所以成为后世玄学代表,特别高深,除了它本身书就是描述世间万物;变化,框架比较大,最主要;原因,是这个典籍,它三部丢了两部。
林从也是听了先生讲,才知道《易》其实应该是三部,分别是《连山》、《归藏》、《周易》,并且《连山》《归藏》是前身,《周易》是对前两部;总结归纳。
但《连山》《归藏》在汉朝时就丢失了,后面朝代虽然时有人声明发现了,可并不能辨别真伪,留下来;只有《周易》,这就像做物理实验,本来人家有实验演示,有做出来数据,最后才是总结;公式,结果一场意外,前面两个都丢了,甚至做实验;人也消失了,就剩最后公式了,你看着公式,你知道它怎么来;?
因此《易》;难,未必是它本身多么玄奥,而是它丢失;太多,本来就是个残卷,再加上当时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