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心下也都是安定了下来。
丰泰帝如今精神短,见了三妃之后也不想再见旁的妃嫔了,于是三妃就先商量了按着各人的位分排了侍疾的单子给皇后看,只选择贵嫔及以上的妃嫔们轮流来侍疾。
赵太监随着太子去前面丰泰帝理政的永安殿传了旨意,这里是园子里最特别的一处儿,因为是丰泰帝理政开设大宴的地方,所以还是按着规制规规矩矩地盖了一座正殿两座侧殿并后殿耳房等其他屋舍,是行宫里最规整也最古板的一处所在。
丰泰帝住在园子的时候都是在这儿理政,徐瑞卿前些年里随驾的时候也是经常在这里随着父皇办事。
内阁的众人如今是在东侧殿里,见外面传来了太监的通传声也赶紧出来给太子请安。
燕阁老见太子身边跟着御前的大太监,心下一转隐隐约约猜到了丰泰帝应该是已经醒来了,如今太子肯来这里,应该就是皇帝的旨意。
果不其然,赵太监见了三位阁老也就传了丰泰帝的口谕,众臣子也赶紧一股脑地请太子进到殿内处理政事去了。
这次避暑丰泰帝因为新修了园子的原因,是让京内许多官员家里面随着王驾一起来了这听安山的,因着这个原因,这次丰泰帝龙体抱恙的消息也难以隐瞒。
在几天后丰泰帝恢复了不少以后,他还是传召了内阁首辅进行了一次密谈,燕阁老在请示过丰泰帝以后,内阁最后竟然是发了明旨昭告天下由太子监国。
当时燕阁老在请示是否发明旨时,心里也是存了下试探的想法,那天事发突然是传了口谕叫太子监国的。这次若是请示过后,丰泰帝不愿意发明旨就意味着丰泰帝自己的健康状况应该还算不错,过段日子修养好了就大安了,若是丰泰帝首肯了发明旨于天下,那么这皇城的天才真的是要变了。
思绪翻滚之间,当燕阁老听到丰泰帝那句平静的,“朕思宗庙之重,着皇太子监国,自今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然后闻奏”之后,他还是感觉到了心神剧震,直等到数息之后才找回了自己的声音,慎重地吐出了一句,“臣遵旨”。
从知道自己这病难以恢复如初之后,丰泰帝的内心一直是人神交战,一方面是作为几十年的天下共主,难以放下手中的权柄,即使是如今这样的情形,也想要继续掌权不让任何人,包括自己教了这么多年的太子沾染分毫。
但是也有另一个声音在对他说,如今他文治武功也算是有所建树,若是能就此放手,他日就算是史笔如刀,在他山陵崩后任凭是何人修史,也必是要将他赞一句古来为君者难有此明君也。
两种想法在丰泰帝脑中哪种都难以占据上风,最后是赵太监一日服侍他喝药时,看到一只药碗时他才下定了决心。
在太子徐瑞卿还小的时候,一次番邦进贡的贡品里头,有一套极好的玉质器皿,丰泰帝当时偶然看到了觉得不错,就让赵太监拿出来用。这套玉器不知是怎的还入了当时还不大的太子的眼,丰泰帝当时觉得儿子难得表现出对什么东西是喜欢的样子很有趣,也有意逗逗儿子,就没开口让人把这套东西直接给太子。
本来想等着儿子开口讨要就顺水推舟给儿子的,丰泰帝没成想儿子这么小一个人就算是喜欢最后也没张口,于是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
后来巧合的是一次在父子之间说话的时候,小太子因为染了风寒的原因没忍住打了个喷嚏,丰泰帝就让当值的小内侍给太子上一碗补药。那个小内侍端上来的汤药用的就是这套器皿,徐瑞卿当时一个没拿稳,还把那只小玉碗打碎了。
这碗一旦碎了整套东西就不好拿出来用了,徐瑞卿本来害怕父皇责罚,但是丰泰帝哪里会为了这个责备还生了病的儿子,看到太子打碎了碗沮丧内疚的样子,他就吩咐人打了只差不多的补齐了这套东西,而不是按着惯例把整套都封起来。
这事儿连赵太监都不大清楚原委,东西被替换了倒是能看出来,但是丰泰帝为了照顾儿子的情绪,不许当时那个小内侍把这事儿透出去,于是赵太监就只当是丰泰帝喜欢这套东西,后面还想偶尔拿出来用才悄悄命人补齐了。
这回丰泰帝龙体抱恙,高院正和付院判一起商量后还给了个方子,丰泰帝每日里还需要喝药。于是他见赵太监拿了那只玉碗来侍候他喝药时就想起了这段旧事,再三思虑之后才有了这道震惊了朝野的旨意。
“娘娘这主意当真有用”,邹姑姑见林慕月临着窗摆弄一盆月季,在边上用一种叹服的语气说道。
秋日里本来是赏菊的好日子,虽然时下不讲究这个,但是林慕月总觉得在皇帝生病的时候摆弄菊花还是怪怪的,于是让花鸟房的人送来了几盆开的极好的月季来看。
林慕月正围着那盆花儿修剪枝丫,听到邹姑姑这么说,只是淡淡地笑了笑,“我只是出了个主意,这次能成事还是托赖皇后娘娘愿意信我这个点子。”
以丰泰帝和太子之间以前的父子情谊激起丰泰帝对身后名的想法,这是林慕月旁敲侧击和太子聊过他小时候的一些事情以后想出的主意。
这个想法一是赌丰泰帝对徐瑞卿这个自小宠爱大的太子心中是有真的疼爱的,还有就是作为一个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