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泪沾裳>历史军事>大明工业革命,从受封秦王开始!> 第166章 秦豫之好,黄河大堤(求订阅!)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6章 秦豫之好,黄河大堤(求订阅!)(2 / 3)

地主手上,将这些土地收过来,就要费不知道多少功夫!

朱樉能够修建起从西安到潼关的铁路,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当时这些土地都握在秦王府手中。

因为大饥荒,当时许多土地都被抛荒废弃。

在公示数月无人认领后,这些土地就都被认证为荒地,所有权重新流回官府手中。

朱樉直接给了陕西行中书省一笔钱,就拿到了从西安城到潼关三百里,宽度为三丈的土地,以及沿线十二个站点的土地。

在这条铁路开通后,相信全天下很快就能看到铁路恐怖的运送能力和它日进斗金的盈利。

接下来想要修建铁路,征地的成本将会直线上升。

更别说,河南大部分都是平原农田,田价相较于其他地区要高出一些。

朱樉其实已经为征地准备了一笔钱,但是不多,只有四万两银子。

潼关到开封府,铁路全长约八百里。

按照西安-潼关铁路的宽度设计,总计需要征收六千二百亩左右的土地。

朱樉心里能够接受的价位是,每亩六两银子。

超过这个价格,那么铁路的成本就会占比过大。

压缩掉原本应该用在铁路建设上的成本。

按照朱元璋制定的礼仪制度,藩王无故是不能够离开自己的封地范围。

秦王、晋王、燕王等几个边塞藩王的行动权要更大一些。

但是也仅仅局限于在边关。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 。请牢记。 没有皇帝的命令,朱樉也不能够无故无视这条律令。

否则很可能招来极其多的非议和打压。

如今朝廷上下看自己不爽的人已经够多了,实在没必要再给自己惹一身腥臊。

于是只能够麻烦河南参政安然,辛苦一趟从开封府到潼关来会面。

当然,没有一个足够大的理由,是无法吸引安然离开自己的老家,大老远跑到潼关来。

朱樉托人带给安然一封信。

信上内容也很简单,只有一句话。

“孤观黄河泥沙,惊觉一碗黄河水,半碗黄河沙,恐怕近来开封府黄河大堤将会有决堤之祸。”

朱樉没有用任何威胁、利诱的话语,仅仅是通过黄河含沙量极大的河水,构思了一个极有可能的未来。

黄河决堤,自唐宋来,屡见不鲜。

因为黄河上游的河套地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在上游还清澈见底的黄河水,到了河南地界,就已经变得浑浊不堪,仿佛一碗黄汤。

元朝时期,因为元廷中枢时常为争夺皇位内乱,数十年间你方唱罢我登场,荒废了原先的挑河。

到了至正年间,元廷不得不让贾鲁治理黄河,最终引发了促使元廷灭亡的红巾军起义。

以史为鉴,朱元璋自从登上帝位后,就较为重视黄河大堤。

多次下诏要求沿岸各府巡河、修复,并且每年都要对黄河进行挑河,减轻其中的含沙量。

但是黄河带来的灾难,并没有因此减少太多。

这条曾经滋润了华夏文明起源的河流,逐渐变为了一个令人感到恐惧的存在。

甚至于诞生另一个让人只是听起来就头皮发麻的词,黄泛区!

安然接到朱樉的信件,起初没有在意。

毕竟黄河每年的泥沙都很多。

过去几年他在河南参政的任上,也没有放松对于黄河大堤的加固。

比之蒙元时期,大堤还要牢固许多。

安然从府衙向着城外望去,可以看到一道高墙,横在城外。

好似天幕,将滔滔不绝的黄河水阻拦在了开封城外。

“大堤真的会决口吗?”

安然口中喃喃道:

“若是真决口了,那黄河边的数十万百姓,可都要受灾了。”

“若是没决口呢?”

“这会不会是秦王的危言耸听?”

安然心中纠结,黄河实在是悬在其沿岸城市的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

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将会落下。

“安大人,不如就同秦王见上一面?”

有幕僚提议道:“秦王在新学一道上确实有专长之处,说不定他真的从黄河之水中看到了些什么呢?!”

大明对朱樉有恶感的人很多,他们或是因为朱樉干的事侵犯了他们利益,又或是因为朱樉行事作风让他们看不惯。

但是不管是谁,都无法否认朱樉在数理化这些新学问上造诣颇深。

虽然他们大多数都是看在新式火器部队的战斗力上,才承认这一点。

但是没人会认为秦王是个不学无术之辈。

“既然如此,来人给我备车,我要去见秦王一面。”

安然思索再三,看着开封城外的大河,终于下定了决心。

即使这件事是朱樉戏耍他一番,他也认了。

只要黄河大堤不出事,比什么都强。

如果朱樉真的看出来黄河大堤潜在的决堤风险,那么自己这点劳累就更算不得什么。

别说是跑上几百里去见秦王。

只要能救开封数十万百姓于水灾之中。

让他跪下来给秦王磕几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