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黑下来时候不长,有人通传韩琦求见,老赵在御书房接见了韩战士。
老韩秉承了他的一贯特点,不说废话直奔主题。
山东大儒龚大明和黎道静进京了,这次不是访友谈文章,而是找到了枢密院头上,两个有名的大儒言辞恳切的要求韩枢密立刻下令,让木子别选兵了,就把密州营里的士卒都操练了吧。
老赵听韩琦说完也愣了,龚大明和黎道静他知道,那是山东有名的大儒。
两人是师兄弟,而且是同年进士,当年也是风光一时的人物,后来也都做了官。
龚大明脾气耿直急躁,因为看不惯许多同僚整天花天酒地,一怒之下弃官回家教书去了。
黎道静比他强点,辗转各地做了几任官员,后来母亲病重,就辞官回家侍奉老母去了,最后老母病故守孝期满,朝廷曾数次招他回朝,都被拒绝了。
二人都是不贪慕虚荣的书生脾气,为人正直自爱,名声相当不错。
这俩人千里迢迢的跑到京城来竟然是为了让木子别选兵了,你要说让木子好好挑选精兵还能理解,这不选兵是什么鬼?
韩琦把两个老书生的说辞学了一遍,老赵更迷了。
“两位名士说密州营士卒个个精锐,淘汰一人亦是大宋之失,不宜再裁?”。
韩琦道:“陛下,二人一个多月前就写了书信进京,说密州营士卒精锐,木帅一次裁撤一千四百余人属实可惜,希望朝廷下文干预,
莫失了精兵。谁知这次更变本加厉,一次裁掉精兵一千六百人,二人亲眼所见,士卒个个精悍,让人心痛无比。二人听闻木帅一个月后还要选兵,故连夜收拾行装进京言事,臣看二人言辞恳切,不似作假,所以夜晚进宫来报于陛下”。
两位成名已久的名士当然不会吃饱了撑得拿自己名声开玩笑,那么问题来了,密州营士卒个个精锐?那以前公认不堪用的山东禁军是怎么回事?
老赵翻出木子上次的奏折又看了一遍,道:“上次选兵的时候两位名士应该就在场,可那时密州营还有一万人呢……”。
韩琦明白他的意思,不堪用的山东禁军随便就挑出了一万精兵,这就是你口口声声说的不堪用?你们到底谁在说谎?
“陛下,臣曾巡视山东军务,士卒羸弱,兵甲残旧,士气低迷,委实不堪……”。
他也说不下去了,垃圾一样的军队,挑出大半更垃圾的去了密州,然后就有了一万精兵,木子裁人裁的两个老书生都受不了了,千里迢迢跑来求情,这……
俩人正在大眼瞪小眼,老相公来了,二人忙迎接。
老赵给一文一武两位大佬赐座,一问才知道,老相公进宫也是为了这事儿。
龚大明和黎道静师兄弟当年参加大考,老相公是看卷子的,有香火情分,以前还有书信往来,后来老相公入了政事堂,俩人就再没写过信。这是文人风骨,用实际行动
表明自己不攀附权贵,说难听点就是瞎清高。
这次俩人进京先进了枢密院,毕竟是主管部门,倒也没错,从枢密院出来俩人又去求见了老相公,所以老相公这才夜晚进宫。
按说这点小事儿不值得他老人家走一趟,第一是因为好奇,这俩老书生什么脾气老相公是清楚的,全家被人绑了都不会撒谎,现在一起跑来京城肯定不是吃撑了。
第二就是……说来惭愧,大宋真的缺精兵,俩老书生信誓旦旦的说木子两刀砍掉了三千精兵,别说三千,一千精兵老相公也心疼,这次侬智高判乱,朝廷如果有三千精兵,也不会让两位大人只带点钱就赶过去了……
老赵听老相公说完,说道:“木子从上任到现在不到三个月,这精兵一说实在是……”。
韩琦道:“陛下,木子颇善练兵,早有定论,此次朝廷放权与他,操练得当之下,练出精兵也是正常”。
老赵微微点头,木子领着西路军一群残兵败将边行军边练兵,结果愣是带出一支精锐。
朝廷解散了西路军被朝野抨击,至今仍时有人提起,这次木子在密州大权在握毫无掣肘,短时间内做出成绩似乎也不算意外。
“可这事朝廷不宜插手啊……”。
真没法插手,朝廷任命了编练使,刚上任仨月,你就去干涉人家练兵,你当是过家家呢?
韩琦是三个人里最着急的那个,作为军中首脑,他对精兵的渴望
超越了所有人。
“陛下,木子在密州营的作为臣大概知道,裁撤老弱不堪者归家,又选出身体羸弱者送去修路建港,之后再精益求精选兵,以期选出最精锐的士卒操练。如此既为朝廷省下大笔开销,又练出可用的精兵,实乃良法”。
老赵与老相公齐齐点头,确实是良法,既有精兵还省了钱,派这小子去是派对了。
韩琦继续道:“陛下,只是木子貌似做得太过了,要求也太严苛了,两位先生在臣面前几乎声泪俱下,说密州营士卒个个矫健,顷刻间集结列队,行动整齐,万人行进步调如一人,如此精兵木子竟然两次裁掉三千人,简直暴殄天物,而且还要继续裁……”。
老赵和老相公的脸齐齐抖了一下,第一次裁情有可原,只是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