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泪沾裳>历史军事>木子的北宋生活> 第509章木帅不能去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09章木帅不能去(1 / 2)

今年第一场雪下的有点早,刚刚十月底东京城里就下了一点小雪,没等才子们酝酿好太阳又出来了,地上洒的一点小雪粒转眼就消失的无影无踪。

垂拱殿里君臣正在议事,除了韩琦和几位相公,狄青也在,赵曦则坐在老赵下手,其中意味众人也都清楚。

有个细节值得一说,殿内火墙烧的热烘烘的,远比往常暖和。

这里不得不说一句,人穷必俭,以前老赵日子紧巴,宫里也就能省则省,垂拱殿里经常冷的神不出手,现在手里宽裕了也开始学着享受了,木氏和舰队送来不少钱,老赵也算财大气粗了,虽然仍改不了死抠的性子,但这种表面功夫还是要做的。

第一件事其实已经有了眉目了,只是各方再确定一下罢了。

事儿不小,河北杨大帅第四次上书,年老体衰,伤病缠身,请求朝廷派人接替他主持三关防务。

说起来老杨也是可怜,军旅中混了一辈子,全家几代男丁死了七七八八,临了又白发人送黑发人失去了唯一的儿子,老娘故去都没能回家奔丧……

没办法,老赵不是不讲情谊的人,是真不敢让他回来,当时西北乱哄哄的,满朝上下都日夜担心辽国搞事情,哪敢让

他回来。

现在局势稳下来了,老杨数次上表,朝廷不得不解决了。

韩琦道:“圣上,杨帅驻守边关劳苦功高,乃我朝柱石,身体虽然尚可,可毕竟年岁大了,朝廷该做准备了”。

众人齐齐附议。

老杨在河北待了大半辈子,做三关大帅也近二十年了,时间久的都经常让人把他忘了。

有他坐镇北方确实稳如泰山,可岁月不饶人,毕竟这么大年纪了,万一有个好歹,立时就得出事,所以必须早做准备。

老赵点点头道:“杨帅忠贞谨慎,为国戍边半生,乃我朝第一良将。

传旨!晋杨延昭太子太保,封郑国公,以彰其功!文广子怀玉,聪敏忠厚,有乃父之风,特荫进礼部员外郎,为国效力!”。

众人齐声道:“陛下仁厚!”。

这就是定调子了,同时也意味着老杨的仕途正式进入倒计时,继老木的鲁国公后大宋终于又有了一位国公,当然了,这两位国公封的人心服口服,以这两位的功劳不封国公都说不过去。

下面正式进入议题,老赵问道:“众卿,河北三关,何人可代之?”。

话音刚落,狄青起身道:“陛下,臣愿往!必不负朝廷重托!”。

老赵看着这个自己

一手托上来的枢密使欣慰不已,狄青起于行伍,是一刀一枪拿命拼出来的地位,已经成为大宋军中的标杆。

更难得的是经过范相和韩相等人提点一直努力读书,加上做事勤勉,已经逐渐被朝臣们接受。

近年来南征西讨,再加上编练禁军等很是立下不少功劳,在军中威望很高,乃是大宋军中公认的名将。

韩琦道:“汉臣去河北自然万无一失,只是各地禁军编练正是紧要关头,不可无人主持”。

众臣纷纷道:“狄枢密不可轻动,当另择良将”。

老赵也不想狄青离京,遂问道:“何人可往?”。

众人正要说话,赵曦却插嘴道:“父皇,儿臣以为木帅若去河北,必能万无一失”。

狄青忙道:“吾兄若往,臣当避之”。

几位大人纷纷附和,“木帅坐镇河北,社稷无忧矣”。

“太子殿下所言极是,非木帅不能让百姓安心”。

老赵也颇为意动,木子替老杨坐镇河北当然稳如老狗,所有人都能放心,遂看向韩琦,询问他的意见。

韩琦皱眉却没说话,后面站出一个人道:“陛下,木帅不能去河北!”。

殿内为之一静,众人一看,原来是刚提上来的富大人。

这位富大

人也算当世名臣,茂才异等科及第,从知县开始干,从地方到朝官,从言官又干到枢密副使,履历之杂能数当朝前几。

这位仁兄不但当的官又多又杂,更厉害的是每个位置还都能做出成绩,乃是有名的全才,公认的眼光准心眼儿多。

富大人最近一次露脸是春天的时候跟辽人谈判,商量岁币的事。

大宋近两年打了几次胜仗,特别是去年复套后,朝廷上下心气高了,就想跟辽国撕扯一下岁币的事。

用意大家都明白,说白了就是表示一下反抗,试探一下辽国的反应,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辽国肯定不会干,既要表现出硬气,又不能把辽人惹急了开打,都知道这活不好干,结果最后富大人主动请缨去了。

富大人怎么跟辽人谈的咱不知道,咱只看结果,结果就是大宋按澶渊之盟定的数目给钱给东西,有事来年再说。

也就是说两国使臣白白墨迹了大半个月,啥也没改……

消息传回京城,朝廷上下为之振奋,皆赞富大人真有两把刷子,六六六。

有同学可能要问,该给三十万结果还是给了三十万,一分没少给,有什么可高兴的?

同学莫急,老师给你解释这个题目。

三十万贯

多吗?前边咱们说过了,对一家一户来说很多,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