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王李益起兵二十万奔赴辽东,这种事肯定是藏不住的。
而且大家也都心知肚明,李益就是李泰的人。
但你说李益策动的那些将领是我门下,他们就一定是我门下吗?
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
李泰的意思,不外乎如此。
这就等同于耍赖。
杜如晦是搞什么工作的?
专门搞间谍搞阴谋的,他会不知道那些将领是不是李泰门下?
他这样说,那就必然能够肯定。
掌管兵部这许多年,他杜如晦难道还胡乱冤枉过谁?
李泰非要证据,那不是耍赖那是什么?
不过他非要证据,并不代表杜如晦没有证据。
李恪觉得有趣,毕竟李泰现在黔驴技穷,耍赖是正常的。
可杜如晦却有恃无恐,看来他早就收集了好证据,就等着李泰往坑里跳。
只是让李恪还是觉得奇怪的是,李承乾却如若无感,始终不曾开口说话。
难道在自己来之前,他们已经“沟通交流”过了?
“郡王殿下既要证据,臣不敢不拿。”
“但臣想问问殿下,若臣当真拿出证据,殿下就能认了与李益勾结,私调边关大军前往辽东,妄图不轨吗?”
杜如晦似笑非笑的看着李泰。
找证据
这种事,他杜如晦简直不要太擅长。
李泰非要证据,难道他杜如晦就只会口说无凭?
可如果他当真拿出了证据,这诛九族的罪名,李泰难不成还真就认了?
“杜大人尽管拿出证据,若真有此事,我绝不否认。”
“可如果乃是子虚乌有,也请杜大人切莫污蔑小王。”
从亲王到郡王,爵位虽然贬低了,但李泰这心气却始终没变。
自闻讯此事以来,他便一直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样,不见任何慌乱与紧张,看上去倒像是有备而来。
李恪漠然看着,心中却似个明镜。
无论杜如晦拿不拿出证据,李泰都不可能认罪。
私调大军,妄图不轨,这罪名一旦认了,就算他是皇子,也一样要人头落地。
所以就算杜如晦当真拿出了证据,李泰也一样会想办法为自己辩驳,就算刀架在他脖子上,他也不可能认罪。
“杜如晦,你到底有没有证据。”
这时,李世民又表态了。
还是那句话,李泰之事,事关皇室颜面,这种事只能化小,不能闹大。
李恪不由想到乾隆皇帝和乌娜拉那氏皇后的事。
乾隆三下江南巡游时,乌娜拉那氏断发绝誓,乾隆震怒不已
,当即收回了其的皇后宝玺,遣送回京。
即便乌娜拉那氏此举已经可谓称得上羞辱皇帝,乾隆也始终未曾废除她的皇后之位。
因为一旦废后,就无异于告诉天下人皇室之中的不和,皇室颜面荡然无存。
乾隆太想当个圣明之君,所以他绝对不会允许因为自己的婚姻而导致皇室蒙羞。
这一点,在李世民身上也能看到一点端倪。
李世民何许人也?
胸怀天下,壮志凌云,登基为帝十多年里,兢兢业业,上不负天地之命,下不负臣民之托,可谓众多皇帝中的典范。
所以他对自己也是有要求的。
他岂能让自己的儿子折损了皇室的颜面,以至于让天下人看到皇室中的勾心斗角?
如果那样,那他这个天可汗的形象岂非顷刻崩塌?
所以,李泰如果抵死不认,就算杜如晦拿出证据,又如何?
子不教,父之过。
儿子谋逆,他这个当爹的,责任很大啊。
难不成他还真能一刀将李泰的脑袋砍下来?
此刻他问杜如晦到底有没有证据,言外之意就是,无论你有没有证据,都给朕收着。
杜如晦如何聪明的一个人,哪里会听不出李世民这话的意思,闻声当即拱
手。
“回陛下,臣以为,无论郡王殿下有没有勾结李益,现在已经不重要。”
“郡王殿下策划西市街刺杀楚王殿下一事铁证如山,已无需多言。”
杜如晦自然不会愚蠢到故意去激怒李世民,所以急忙将话题转向西市街刺杀案。
这件案子李世民派了李靖去查,也是李世民自己授意让李泰背锅的。
要怎么处置李泰,那自然是李世民的事。
其他人不会多嘴,也不敢多嘴。
杜如晦这么一说,意思就很明显了,就算李泰没有勾结李益阴谋叛乱,那他刺杀李恪一事也足够将其定罪。
果然,李泰一听了这话,顿时扭头看向杜如晦。
“杜大人,拿不出证据证明小王与益阳王勾结,就可以随意污蔑我刺杀楚王吗?”
“小王闭府禁足这么久,难道你不知道?”
勾结李益之罪他不能认,西市街刺杀案的罪,他也不想认。
反正谁都清楚这是一瓢污水,既然躲不过,难道还不允许抖一抖,将身上的水渍抖下去?
“李泰啊”
“话都已经到这个份上了,你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