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不对吗?那是谁创的啊?”林雨辰不禁问道。
“问你七师父去。”羽还真回道。
“啊?”
“他知道的清楚。”
“哦。”林雨辰说着便就转头看向了木逸枫。
“不必,不必。”不过未及木逸枫开口,吴三有却已然跳到了林雨辰身旁,道“我知道,我知道,这大悲咒呢,既不是惠远所著,也不是鸠摩罗什所著,而是释道安所著。”
“释道安?”林雨辰一愣“惠远法师的师父道安禅师?”
“对对对,就是他。”吴三有连声道。
“四师父,你又胡说。”林雨辰简直无奈“这道安禅师虽然是惠远法师的师父,但是您几曾听说过道安禅师他会武功了。稍稍学过点儿佛学的人都知道,这道安禅师一辈子都是以佛法、才学、德行服人,从未与人比拼过法术和武功。您说别人我兴许还会相信,但是这道安禅师,我是打死也不信。”
“这……”
“奈何事实就是如此。”林雨辰话音刚落,吴三有还有开口,便听木逸枫道。
林雨辰当即傻眼。
“其实如果不是昙音禅师亲口所说,我也不会相信。”又听木逸枫道。
“昙音法师?”林雨
辰是双眉紧蹙,思虑片刻“是东林寺的前主持昙音法师吗?”
“对。”木逸枫点了点头“而且据昙音法师所说,这个说法还是历代东林僧人这么一代一代传下来的。”
“这……”这就让林雨辰有些恍惚,要知道那昙音法师可是位得道的高僧,绝不会信口雌黄。而且他还是东林寺的前主持,他的话也绝对比江湖中传言要可信的多。
但即便如此,林雨辰对于大悲咒为释道安所著这件事情仍是不敢相信,或者说但凡一个稍稍对释道安的生平有那么一点儿了解的人都不会相信此事。
“其实。若细说,那昙音法师也不能确定这大悲咒就一定是道安禅师所著。”片刻,又听木逸枫道“按照他的原话来看,这大悲咒的作者是个迷,就连惠远法师都不能确定,但这大悲咒能追溯到的最早的源头,就在道安禅师那儿?”
“啊?”林雨辰有些不明所以“这又是怎么个说法啊?”
“那是我少时听的。”木逸枫思量道“昙音法师的原话是这样。”
木逸枫随即便将自己从昙音法师那儿听来的一言一语全数都告诉了林雨辰。
不过几句,林雨辰便就能断定
那昙音禅师说得不似假话,而听完之后,林雨辰这心中就感觉好似被人猛击了一拳一般,久久不能平静。
当然,这话还得从惠远法师的师父道安和尚说起。
众所周知,这道安禅师乃是一代名僧,东晋人士,祖籍常山扶柳,卫氏望族出身,是一个地道的炎黄子孙。七岁入学,学习四书五经等儒家典籍。十二岁出家为僧,学习天竺佛理。近乎一生都在致力于佛学汉化,注译了无数典籍,直至现在在佛教各宗各派中的威望都很高。
也许是与早期经历有关,其不光在佛学上造诣极深,对于儒学、道学等也是颇有研究,精通多门语言文字,还写得一手好文章,才学可谓一时无两。
当时前秦的皇帝苻坚便曾下令说:“读书人凡有疑难问题,都要向道安请教。”所以在前秦京城有句很流行的话说:“读书人若不以道安为师,就难以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传说那时,在蓝田县出土一只大鼎,能容二十七斛,边上刻有篆铭文,人们都不认识,请道安来辨认。道安说:“这是古代篆书,说的是这只鼎为鲁襄公所铸。”又把篆书写为隶书。
还有一
次,有个人拿着一个铜斛在市场上出卖,铜斛是正圆形的,斗向下,横梁昂起的地方是斗,低的地方是合量器单位,梁的一头是个管子,管子连着钟,能容半合,边上写有篆铭文。苻坚请教道安,道安说:“这是王莽时代制造的,上面的铭文说铜斛出自舜时代,用以全国一致律量,发布四方,使量器归于平等,全国统一。”
由此种种,其才学便就可见一斑,说学贯古今是丝毫不为过。
而其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其一生都以传播佛法和佛学汉化为己任,服人从来都是以佛法、才学和德行,不故弄玄虚来唬人,不假借神鬼法术来骗人,也从不与人争强斗狠。
这一点林雨辰说得是一点没错,史书中便有明确记载,当时就有人问过释道安,问其会不会法术和武功,而释道安则明确答复说自己不会。
而这一点,东林寺口耳相传的说法中也没有否认。
说道安禅师一辈子都未与人比过武,斗过法,不过其圆寂后,其弟子慧远法师整理其遗物时,却发现了这本《大悲咒》。
当时慧远法师也没有在意,毕竟这大悲咒也并未稀罕之物。
大悲咒原出自
“伽梵达摩”所译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全名为《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在佛教徒中早已广为宏传。
于是慧远法师便就将其放进了自己的书房之中,直到有一次闲来无事翻阅之时,才猛然发现了这本《大悲咒》并未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