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天宝笑道:
“胡先生,你随便教吧,按照你原来的办法去教也行。你负责教孩子们认字写字,黄月英和小乔,给孩子们教点别的。或者,你们分开教。”
胡比周点头:“那我们分开教吧,那个粉笔,我是真的不会用。”
人老了,就是固执,学不了新东西啊。
黄月英和小乔,倒是对这一切很感兴趣,拿着粉笔写字,很快就适应了。
还有鹅毛笔,用起来方便,节省墨水,还节省木牍竹简。
大乔也图好玩,笑道:“天宝,你觉得我能不能去给孩子们当个老师?”
“夫人肯定行啊,你有时间,就去学堂看看,顺便帮帮忙。”
“那你为什么不去帮忙?”
“我都忙死了,还要去铁匠作坊,指导大家打铁。”
“你还会指导打铁?”大乔惊愕。
“必须的啊,做你的丈夫,要全知全能才行。”韦天宝嘻嘻一笑,去铁匠作坊干活。
大汉朝的打铁技术,领先同时代。
有灌钢法和炒钢法,有百炼钢。
但是在韦天宝看来,这就是炼钢业的起步阶段。
因为炉温不够,大汉朝是没有办法,把钢铁直接烧成铁水的,所以钢铁产量上不了,每一件钢铁器具,都有花大量时间,反复捶打!
韦天宝找刘表,要了几个青铜铸造师傅,要了一些坩埚和其他设备,正在试验高炉炼钢。
土高炉的构造,韦天宝记得清楚,做起来也不难。
温度不够,就吹入热风和木炭粉,可以增加两三百度,将钢铁完全融化。
这两天,正在试验土高炉,铸造一些模具。
荆州南部有石膏矿,韦天宝也联系刘表,让南部大量运送矿石过来。
刘表要给韦天宝举办庆功宴,韦天宝都没时间,委托乔太公和单福去参加,自己忙着搞科研,每天忙得团团转。
一转眼,又是秋收季节。
韦天宝暂停部分作坊,让工人们回家秋收,安排秋种。
新野的常住兵,也积极参加农业劳动,帮助百姓抢收抢种。
薛闾笑呵呵地汇报:“韦大人,今年是个丰收年啊,老天爷眷顾,风调雨顺的。今年的粮食,我们会收上来很多。我估计,征收秋粮过后,我们有两年的余粮。”
韦天宝点头:“征收秋粮的时候,宽松一些。有些百姓粮食不足,就算了。我们手上有钱,可以多买一些粮食,存放起来。”
这次大破江东兵马,刘表奖励了韦天宝三千两黄金。
加上韦天宝赚的钱,现在已经是金银成山了。
花不完,根本花不完!
就算整个新野县不征收粮食,也不收税,韦天宝都无所谓的。
薛闾很欣赏韦天宝的大气,抱拳道:“韦大人放心,征收粮食的事,我亲自督办。有困难的百姓,我会减免的。”
“那就好,辛苦你了。”
韦天宝点点头,又去查看石膏生产厂。
做粉笔需要石膏,但是用量很少。
韦天宝调来大量的石膏矿石,是为了生产模具。
用石膏模具,可以制造出精密件。
从石膏厂回来,韦天宝顺便带了几盒最新的粉笔,拿给小乔和黄月英。
小乔试了试粉笔,非常丝滑,笑道:“天宝哥,我看你也能当老师,给孩子们上一节课吧。”
韦天宝摇摇头,笑道:“怎么样,孩子们学习认真吗?能习惯吗?”
“都还好,拿着鹅毛笔,在木板上写字,倒是像模像样的。不过,有些孩子很聪明,有些孩子还是笨了一点,学起来比较慢。”
“没有学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韦天宝一笑:“首先,让孩子们背一些短诗,一些顺口溜。等他们背熟了,再慢慢教他们写字。”
小乔扯住韦天宝:“那你写几首短诗,明天我来教孩子们。”
韦天宝点点头,在木牍上写了几首诗。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门前六七树,八九十枝花。”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小乔在一边看着,又惊又喜。
韦天宝写完了,笑道:“先把这几首,教给孩子们。教完了,我再给你写。”
小乔笑颜如花:“你放心,我只要三天,就能让孩子们学会。你赶紧多写一点,要保证存货充足!”
黄月英也走过来,看着韦天宝写的诗,赞叹道:“韦县令出口成章,提笔成文,真不简单。”
“黄老师过奖了,愧不敢当。”
韦天宝抱拳,问道:“诸葛先生这几天,在忙些什么?”
黄月英说道:“他除了读书,就是在到处游玩闲逛,或者和单福先生在一起,讨论一些天下形势。前天听他说,他打算根据韦县令提供的一些思路,来推算日食月食。”
韦天宝笑道:“诸葛先生闲云野鹤,令人羡慕啊。”
“韦县令腰缠万贯,又何尝不令人羡慕?”黄月英一笑。
正在此刻,谢松来报:“韦公子,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