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袁绍的身后,颜良、文丑一身铠甲,目光隐隐带着些许寒意。
纪灵站在袁术身后,一手按剑,正目不转睛盯着刘隅。
刘隅落座,就听到袁术直接开口问道:“皇叔,我等听闻皇叔得到了传国玉玺,不知此事是否为真?”
此言一出,营帐内顿时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刘备在心中暗道,果然如刘隅所料,这些人真是奔着玉玺来的。关羽、张飞。
两人手握住手中兵器,只等一声令下,就上前制住袁绍。
他向几人使了眼色,几人立刻会意。
赵云眼神骤然紧缩,他听到五十步外,有弓弦拉开的声音。他向前走了一步,死死盯住袁术,只等情况有变,自己出手控制他。
陈到站在刘隅身后,他用手握住腰间长剑,如同猎豹,警惕扫过众人。
王越一脸的无所谓,自顾自喝着酒,似乎并没有感受到任何异常。
面对袁术的询问,刘隅不慌不忙,端起一杯酒,喝了下去。
喝完后,刘隅还觉得意犹未尽,口中啧啧赞道:“好酒,好酒啊。”
在刘隅喝酒时,营帐的内的气氛凝重的似乎要被冰封一般,阴寒无比。
刘隅放下酒杯,淡淡说道:“公路消息真灵通,不错,确有其事。”
袁术、袁绍本以为刘隅对玉玺之事,不会承认,他们早已经埋伏好伏兵,正要趁这个机会,把未来潜在对手除去,谁知道刘隅完全不按套路出牌,直接坦诚其事。
“不知皇叔,打算把传国玉玺,如何处置?”袁术继续问道。
“很简单,如今天子仍在,玉玺自然要送还天子。”
刘隅此言一出,其他诸侯都纷纷点头,觉得此事正该如此,虽然汉室衰微,可天子仍在,把玉玺还给天子,才是正理。
袁术却有不一样的想法,他觉得刘隅是拿这个理由,来搪塞众人。董卓回到长安之后,必然会从封锁函谷关,到时候,别说是人,就算连只鸟恐怕也难飞过去。
随着时间的推移,众人也会渐渐淡忘了此事,到时候,刘隅送不送,谁会知道?
“董卓回长安后,必然会封闭函谷关,不知皇叔计划何时送回?又怎么送回去?”
刘隅笑道:“公路此言问的好,隅也正为此事发愁呢。”
这话一出,袁术脸上浮现了一丝冷笑,果然和自己想的一样。谁知接下来刘隅说的话,让袁术脸上的冷笑,瞬间凝固。
“不知公路可有办法,如有办法,隅就拜托公路,把玉玺送还陛下。”
说完,向刘备要过玉玺,走到袁术身前,放在袁术的案上。然后重新坐回去,端起一杯酒,自顾自喝了起来。
在场的人,谁也没想到刘隅这样轻松把玉玺给了袁术,这块确实是玉玺吗?怎么感觉在皇叔手中,就像一块随处可见的石头。
看着近在咫尺的传国玉玺,袁术双手有些颤抖。
自从知道刘隅得到玉玺后,他和袁绍就快马加鞭赶了过来,一路上,他们商议了无数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却唯独没有想到,刘隅会如此轻松的就把玉玺交了出来。
从玉玺落在袁术案上开始,诸侯脸上的神色都变了。
就连袁绍看自己昔日的兄弟,也觉得面目有些可憎。
“皇叔,操觉得此事不妥,此玉玺乃是天子派人送给皇叔,让皇叔中兴大汉所用,怎可轻易就把玉玺送出去。”
曹操说完,就把当日看到了情况,向众人讲述了一遍。在曹操的讲述中,太监的死谏和刘隅的固辞,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刘隅不慕权位,一心只想除董卓、救天子,扶大汉的形象,迅速在诸侯中树立起来。
讲述完,曹操意犹未尽。
一句极有煽动力的总结,脱口而出。
“皇叔一心匡扶大汉,此心可照日月。”
“以融看,玉玺放在皇叔手上,最为稳妥。”孔融被曹操一阵声情并茂的演讲后,率先表示了支持。
“文举所言有理。”陶谦也表达的支持。
这两人一出口,众人纷纷应和。场面一时之间出现了大反转。
袁绍一直没有说话,在他计划中,有袁术率先发难,刘隅必然会疲于招架,谁知他三言两语,就瞬间逆转了形势。
袁绍有点有点骑虎难下,他沉思片刻,才慢慢说道:“文举说的有理,玉玺放在皇叔这里,最为稳妥,公路,速把玉玺送还给皇叔。”
袁术脸色阴沉,面前玉玺还没来得及看,就要还回去,他有些不甘心。
可再不甘心,他也不敢,当着各路诸侯的面,把玉玺放入自己怀中。
他恭恭敬敬的端起玉玺,重新放回刘隅案上。
袁术坐回案前,又看了一眼玉玺,他一刻也不愿意多呆,说道:“盟主,如今董卓裹挟天子西去长安,讨董大业,也算是完成了,若无要事,术这就回南阳了。”
此言一出,众人也都纷纷表态,要回属地。
袁绍见玉玺无望,也早有此意,他正准备说几句场面话。
正在此时,刘隅说话了。
“诸位,董卓离开雒阳时,留下几十万老幼,这些老幼,谁愿意带回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