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雅曼摇摇头,“不知道,但是上面肯定会想办法抑制这一现象,再生下去国家实在是养不起了。”
生孩子的事儿有些女性想多子多福,有些女性觉得太损耗自己的寿命,都是个人选择。
不过纪晚卿事后还是给虞嘉、二嫂,以及学校几个处得不错的同事,委婉提了提。
她觉得两个孩子儿女双全已经足够,但碍不着有些母亲喜欢孩子多一点,晚年热闹。
算是给想要的人最后一次机会。
虞嘉当然知道这回事。
但在她的记忆里得明年下半年才会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计划生育。
她感叹,跟统计局有关系就是不一样,能利用数据推算出未来局势走势,提前一年多预判政策。
经过此事,更加坚定了虞嘉要跟纪晚卿绑定的心思。
而宋青萍听了这话立马积极备孕。
她也是一儿一女,想着孩子没来就顺其自然,反正她也才三十出头,还年轻。
这一听上面可能会有动作,立马想赶在之前再生一个。
等到今年过年回来,宋青萍还真怀上,而且都三个多月快四个月了。
不得不说这备孕速度,就是迅速。
得亏还没显怀,并且老二家在西北待了这么多年,也终于有往京里调的苗头。
宋青萍就想着先回来,过完年就不回西北了,刚好在京市养胎。
而下半年在服装厂、家电厂两头跑的纪晚卿,终于在年前凑够了十六万,约合美元九万一,通过外汇打给远在国外艾先生。
今年接连投资两家地产,属实是榨干了她的现金流,最后临到打款日期还差六千,都是卖了北平胡同那家四合院给二哥二嫂,才凑齐的。
江涛夫妻俩要搬来京市,想住得离爸妈近一点,本想说先租老三家挨着爸妈的那套房子住着。
纪晚卿得知后干脆利落问他们要不要买。
等度过今年这道坎,明年资金松快了,再去寻摸几套位置好地段好的就是。
这样不仅是给自家人寻方便,也免得日后因为租金生嫌隙。
你说这个房价涨起来,她的租金涨是不涨?
江涛和宋青萍看三弟妹也是急用钱的样子,而且价格也实在公道,就没说还价的事。
自家这些年也存了五六千,留下一千当做急用,毕竟还有俩孩子,宋青萍也正怀着孕呢。
剩下的钱就找爸妈、战友、兄弟各自借了几百块,就把北平胡同的房子买下来了。
后来,夫妻俩看着京市飙升的房价,纷纷感叹三弟妹为人厚道,买房子真是他们这辈子做的最对的事儿!
以前江家人四零八落的,淮海、西北、安省到处扎根,现在三个儿子都回了京市,江庆忠也起了回京发展的心思。
秦英非常赞同,现在年纪大了,就想跟儿女们住在一起,安享晚年。
但甘小琴却是一百个不愿意。
公婆在淮海军区,一年到头只过年回来,婆婆就当个工具人,生孩子坐月子才回来照顾,其他时候都不在家。
自从江宁江宽两个拖油瓶走了后,硕大的院子就只有五个人。
平时江军江宛在学校,家里就只有他们甜甜蜜蜜的一家三口。
可要是公婆回来,家里的大事小事就轮不到他们夫妻做主了。
在公婆手底下讨生活,哪儿有自己当家做主来的舒服?
更不要说婆婆每个月还要私下贴补,要是住一起这福利不就没了?
但问题就在于,这房子是他们老两口。
甘小琴根本没立场、没权利不让人家回来住。
于是乎,不管是吃团圆饭还是走亲访友。
甘小琴就耷拉个脸,活像谁欠她三五万似的。
新年过去。
两小只顺利迈步四岁行列。
纪晚卿的日子按部就班的过着,手里参股的几家公司全都一片向好,合伙人精挑细选人品过关,她只需要躺家里拿分红,也终于没啥压力的事需要她再烦心费力了。
顶多就是学校和研究所催催,不过搞研究这个事嘛,还得看配套科技跟不跟得上。
纪晚卿又甩出来一张火箭筒的图纸,就够各位老教授们发力一整个学期了。
等到1982年9月。
报纸上刊登把‘计划生育’定为基本国策,提倡一对夫妻只生育一个孩子。
倡导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宋青萍这时候孩子都两个多月,自然不算在违规的范畴,而好些正怀着孕的,要么就流产,要么就罚款,金额非常高。
让你自己选。
这时候江庆忠已经调来京市,不过跟江澈不在一个军区,而是直接去了军委。
父母在京市,两人每个月都得抽几天带孩子们去吃个饭什么的,让老人家看看孩子。
饭桌上宋青萍还说得亏自己怀得早,现在户口也上了,要再晚一点、晚一个月生,都得补交‘社会抚养费’。
而到了12月,计划生育就被写入了宪法。
其他人民群众还好,最多就是补个大额罚金。
但要是身为公家人知法犯法,那可是要被开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