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汉良记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他曾开过两年拖拉机,那时候很多拖拉机都用的是从邻国进口的二手轮胎。
这些轮胎虽然耐磨性一般,容易被割破,但价格便宜,最初900-20尺寸的只要六七十元。随着需求增加,价格也逐渐上涨,到了九十年代初,二手进口轮胎已经涨到了四百元一条。
新出厂的国产轮胎现在涨到了九百元。
陈汉良的记忆力不错,他在废品公司的轮胎仓库里,确实看到了堆到棚顶的二手进口轮胎。这些轮胎每个卖七十元,需要自己挑选并重新堆放好。陈汉良打算过几天来买一些用。
了解了旧轮胎的情况和价格后,陈汉良准备离开。
在返回的路上,经过拖拉机站时,他下车去找赵航。
赵航已经咨询了修理工师傅,并为修复四辆破旧的拖车制定了修理方案和预算。
“师傅们仔细计算了一下,按照你的要求改造这两辆拖车总共需要三百七十元。”赵航说。
这个价格让陈汉良感到意外,比他预计的五百元要少得多。“真的够用吗?”他问道。
“他们保证说没问题。”
陈汉良从口袋里拿出四百元递给赵航:“这三百七十元用来修拖车,剩下的钱你处理吧,给师傅们买点烟酒,剩下的就归你了。”
“哥,该多少就是多少,不用多给。”赵航拒绝接受多余的三十元。
“给师傅们买点好烟,他们会更用心工作。”
“那也不用这么多啊!”
“就算我请你吃饭了,反正我也欠你一顿饭。好了,就这么定了。修理需要多久?”
“至少得十天左右吧。”
“行,那我半个月后再来带轮子把拖车拖走。”
等拖车修好后,陈汉良会去买轮胎,然后把拖车拖回家。
徐铎没有跟着陈汉良进拖拉机站,所以不知道他买了四台拖车的事。
“我看你在那些旧拖车旁边转悠什么?”徐铎问。
“那是我买的几辆拖车。”
徐铎疑惑地问:“你买了它们做什么?”
“当然是用来工作的,又不是为了观赏或吃。”
“你要开始养车了吗?”
“没错,我买了两台拖拉机。”
“你还一次买了两台拖拉机?我不明白你为什么需要这么多拖拉机,哪有那么多活儿做?”
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车主,徐铎很清楚一年中有多少工作量,因此对陈汉良的行为感到不解。
几天前,陈汉良在湖边遇见了一群测量员正在沙土上忙碌。他随口提到这件事时,徐铎一脸困惑。
“什么意思呢?”
“听说湖边要启动一个大型基建项目,这对养车的人来说是个大好消息,可能忙个四五年都不成问题。不过你的拖拉机可能不够用哦。”
徐铎还是不太明白:“是要建冷库吗?我只知道那算是挺大的工程了。”
“比冷库大多了,具体是什么现在还不能透露。”陈汉良知道的更多,但为了保险起见,他选择守口如瓶。
徐铎想象不出还有什么样的项目能让陈汉良如此兴高采烈地买了两台拖拉机。这时,陈汉良又问起了村里是否有空闲的石匠。
“我们这石匠有的是,你找他们做什么?”
“当然是打石头啦!徐哥,你是不是该去测测智商啊?七十以上就算及格。”
“智商?那能吃吗?”对于这个时代的农民来说,智商测试还是个新鲜事。
“我需要十几个石匠,有个石场等着开工呢。”
徐铎更加疑惑了,他不知道陈汉良到底在谋划什么,“你还有石场?”
“当然有啊,不然买这么多设备干啥?”
陈汉良建议徐铎在秋冬季节修好他的拖拉机,预示着明年将有大量工作等待他们。
两人聊着天,不知不觉中已经到了陈家小店门口,时间指向上午十点半。
卸完货后,陈汉良付给徐铎四十元作为运输费,还送走了他。
货物整理完毕后,陈汉良告诉妻子,他和徐铎在街上遇到了一位卖裤子的小贩,其实是徐铎表姐,她丈夫因腿部残疾只能做些简单的工作,家庭经济困难。
陈汉良打算帮他们找到一条生财之道,比如销售健美裤。
“她能行吗?”
“人到绝境自然会有意想不到的表现,也许她能做到令人惊讶的事情。”
“那她怎么拿货?”
“第一次我给她送去,之后她可以坐客车来取。现在的交通越来越方便了。”
短短一个半月内,陈汉良注意到公路上的客车数量显着增加,这也为未来的商业活动提供了便利。
以前他们去县城得先到公社乘车,现在却能在自家门口直接坐上车前往县城了。仅仅二十几天的时间里,班车的数量从一班增加到了三班,并新增了下午三点半回城的班次。
交通变得如此便捷,徐铎的表姐来取货也方便多了,不过关键在于她是否愿意承担每次往返两块多的费用。
陈汉良则利用下午的时间为林美娟制作了一副健美裤的裁剪模板。今后,刘美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