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缓缓向前推移,转眼已经到了44年3月,这也是华夏人的新年伊始,就算是压抑的战争氛围也不能影响百姓们过春节的喜悦。
世界格局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欧洲战场上,苏军在列宁格勒和诺夫哥罗德转入进攻,罗撕服大总统召开了太平洋作战会议,重新规划对日作战的部署和计划,再加上远征军在东南亚取得的胜利,这也代表着反***阵营逐步转守为攻的开始。
日本为挽救危局,撤换了陆、海军的两个总长,由陆相东条英机兼参谋总长,海相岛田兼军令部总长,并希望能迅速实施“1号作战”。
这个所谓的“1号作战”指打通华夏大陆交通线作战。日军“中国派遣军”经多次会议,几经修改后最终发出通报。其作战目的是击败敌军,占领并确保湘桂、粤汉及京汉铁路南部沿线的要冲,以摧毁敌空军之主要基地,制止敌军空袭帝国本土以及破坏海上交通等企图。
同时,时任日本南方总司令官的寺内寿一得到密支那惨败的消息后气得差点中风,恼羞成怒的他连续撤掉了好几个高级军官,那个仓惶跑路的十五方面军司令官饭田祥二郎,更是直接被他送回了大本营接受军事法庭的仲裁。
寺内老鬼子也害怕大本营问责,连忙调兵遣将试图重新夺回缅甸北部,腊戍前线再次被战火点燃。
而在太平洋战场上,他们还是奉行“固守”战术,企图用外海各个群岛将美国人拖入泥潭,另一方面也在尽可能为华夏战场上的军队争取时间。
战争的阴云在此笼罩在湖南、江西和广西等地,各路大军调兵遣将,为新年开始的新战役做足准备。
正如老蒋所希望的那样,缅甸的华夏军队开始逐一撤回国内,拆分了远征军两大集团军,分别向湖南广西等地支援而去。
而驻印军那八万多人,则被他视作王牌杀手锏,放在昆明进行整编。其目的就是为了重新整合部并加大对部队的控制权,好在接下来的作战中发挥出决定性的作用。
第四次长沙会战即将展开,但这个时候的老蒋已经做好了贵州防务的准备,虽然薛岳一再强调势必要与长沙共存亡,但他对是否能守住湖南任抱着怀疑的态度。
如果长沙真守不住,那么驻印军这个杀手锏就会被推到前面,争取以优势的装备和超强的战斗力一举夺回湘北,挽救颓势。
为了安抚孙立人,老蒋私下许诺会让他担任新一军与新六军的兵团总司令,等到第九战区真的扛不住了,再让他带着新军团加入战斗。
之所以现在不让他们上战场,老蒋也有自己的打算,好钢嘛,得用在刀刃上,等小鬼子被薛岳那边的六个集团军消耗够了再上去那不是事半功倍?
毕竟第九战区已经有三十多万人了,现在又把霍揆彰的二十集团军调过去了,要是这么多部队都挡不住小鬼子的铁蹄,那派不派驻印军对结果的影响都不大,可能强塞过去反而会因为部队数量过于庞大,指造成挥失调而得不偿失。
退一万步来讲,就算日本人拿下了湖南,那他们肯定也会付出相当惨重的代价,这个时候驻印军再神兵天降般以绝对的火力优势反推,或许会有更佳的意外收获呢。
老蒋的想法就是这样,嫡系精锐都是宝贝,能不死一个都别浪费,反之那些杂牌军就是后娘养的,死一千一万个都不心疼。
反正老蒋现在不着急了,拖廖铭禹的福,让他能从滇西抽调出近二十万的部队支援国内战场,与历史相比,日本人这回要面临的压力变得空前巨大。
另一方面,不管是驻印军还是廖铭禹的部队,他们基本都沿用的是美式装备和打法,国府高层也看出了其中的作战优势,相比于战前被人捧上天的德械师,美械武器带来的时代差距实在太诱人了。
所以老蒋一边着手美械部队的整训,一边向大洋彼岸的美国佬伸手要枪要炮。
和他抱着一样想法的还有廖铭禹,不过两人的待遇却是截然不同。
前者不停向印支盟军方面提要求,希望得到更多的军事支援,但回应他的却是各种推脱和理由,每个月只有1.5吨的运输量,加上空中线路也不到3吨,相比于重夺滇缅公路前得到的提升并不算太多。
造成物资运输缓慢的原因很多,一方面是因为路途遥远,国际援助先从海上到印度,然后经过密支那、走八莫过南坎,再经滇缅公路到滇西最后送至国内大后方,上千公里的路程运输难度可想而知。
还有一方面老美也不是傻子,就这么给你输血吊着命,也不多也不少,要真撑不住了再加点量,反正只要保证死不了就行,要是什么都满足了,你还能听我的话吗?
……
两天后,一架C47运输机从腾冲机场起飞,划过天空缓缓向南飞去。
登上了飞机的不是别人正是廖铭禹,而与之同乘的还有他的“老相好”,国际援助物资负责人史密斯上校。
前线军情急迫,廖铭禹也顾不上对坐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