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上来说,建业作为一个国家的都城,是不合格的。 或者说,是比较寒酸的。 因为它从孙权称帝到现在,一直沿用的,都是原来的旧城墙。 有些地方甚至已经变得残旧破败。 建业的皇宫好歹也是在原来的旧将军府舍扩建而成。 木材石料是拆了武昌那边的王宫,利用水路运到建业二次利用。 而建业城墙则不然——当然,要说它没有扩建过嘛,那也不对。 但扩建的部分,并不是建起新的城墙,而仅仅是用篱笆围起来,权当城墙了。 所以看一个人在建业城的地位高不高,只要看他住在哪里就差不多了。 住在新划分出来的城区部分,与篱笆为伴。 不用说,不是底层庶民就是卒家子的亲眷。 而再往里面,居住在原旧城边上的,则是有些家底的人家。 最里面靠近皇宫那几条街,基本就是达官贵人的府邸。 越靠近皇宫,越是身居高位。 当然,也不是没有例外。 比如在苑路某条闾巷里的某个人家,虽说看起来门庭高大,但细看之,却是完全没有高户人家奴仆进出忙碌,人声沸然的情况。 更别说什么宾客如流,车马如龙了。 门前无人行走,大门小门皆是紧闭,显得颇为冷寂。 日头还没有过中天,斜斜的阳光照下来,光暗交错的地方,可以看到灰尘在安静地飞舞。 府门口的门柱有不少地方的漆面已经剥落了,在光照下,显得有些斑驳不堪。 “叮叮当当……” 远处响起了一阵马铃声。 一辆马车从闾巷远处渐渐行驶过来。 马铃声正是从拉车的马匹脖子上铃铛发出来的。 马车的外壁,并没有雕刻着繁复花纹之类,但在日光的照耀下,隐隐反射的暗红色,却是在彰显着打造马车的木料非是凡品。 更别说这里是建业,这里是江东。 江南之地本就缺乏马匹,随着三国鼎立日久,北方的魏国严禁战马流入南方。 吴国的马匹就越发地匮乏起来。 更别说这几年来,连魏国自己都开始缺马。 虽说现在有季汉给吴国供应战马,但那是军用。 可不是民用。 江东的民间,现在流行的是牛车。 建业城里的达官贵人,或许愿意出高价从汉国那里买一匹两匹三四匹好马来炫耀。 但绝不可能会拿这些精贵的马匹来拉车。 能坐这等马车的人,多是手眼通天视钱财如粪土的人物。 所以这户落魄人家的大门前,忽然来了这么一辆低调奢华有内涵的马车,某些门缝里透出来的惊讶乃至惊骇的目光,也就不奇怪了。 更别说这辆马车的后面,还跟着几辆载着礼物的马车。 那毫无遮盖成捆的蜀锦、毛料,用粗麻布分隔开的精美酒坛,还有极具大汉红糖包装特色的油纸包,不知名但一看就知道装着好东西的木盒子…… 每一车都是满满当当,不留一点余地。 这一片虽说不算是顶尖权贵人家聚居之地,但能在这里置办地产的,至少也是大吴有头有脸的人家。 但这几车礼物一摆出来,却是已经达到能让这些人家感到眼红的地步。 “郎君,到了。” 在偷窥者不可置信的目光中,车夫把车马稳稳当当地停在最不可能的这户人家前面。 然后对着车内恭敬地喊了一声。 马车车门被打开,下来了一位身着锦袍的郎君。 然后,不知是哪家正在偷偷观察的娘子发出了一声抑制不住的惊呼声。 无他,这位郎君委实是太过吸人眼球。 不但容貌俊美无比,而且在一身得体锦袍的衬托下,更是显得雍容华贵。 他不是二十来岁,锐气尽现的年青人,而是已经有了成熟阅历,懂得收敛却又无法遮掩该死魅力的小叔叔。 处于年青与中年之间,正值春秋最鼎盛的小叔叔。 徐步而行,沉静而从容地走向侧门的时间里,不少门缝里又多了不少女子的目光,亮晶晶地看着这边。 方才举手欲叩门,侧门就已经被打开了。 很明显,自家门前这等仗势,让这户人家的门房根本坐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