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的土地之上。”
“到了那时,就不会有流民,咱大明自然江山稳固。”
刘伯温被朱元璋的话,吓出了一身冷汗。
不为别的,因为朱元璋分析的鞭辟入里,直指问题的关键所在。
刘伯温难道不知道,土地阶级的矛盾?
这当然不可能,刘伯温博览群书,学习的更是屠龙之术,对这些东西了如指掌。
那刘伯温为什么不说?
因为很简单,刘伯温就属于这个阶级,他不可能背叛自己的阶级利益。
他是利益的既得者,没有必要去打破这么一种阶级模式。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种原因,那就是即便是刘伯温即便说了出来,也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因为想要统治天下,皇帝就必须借助士族的力量,而在这个时代,士族大都是地主阶级。
寒门学子实在是太难了,家里本来就贫困潦倒,还要去花费金钱和精力,去读书学习。
在寒窗苦读这十几年里,相当于家庭少了一个劳动力,而且还会增加读书的负担。
所以,在封建社会中,寒门学子极其的稀少。
还有一点是,这种寒门学子一旦入仕,对于金钱反而看的更重,这也导致了这样的寒门学子,往往最后还会成为地主阶级的一员。
屠龙者终成恶龙。
无论是寒门学子,还是世家出身的官员,都是最终会融入在地主阶级。
当整个大明都被地主阶级所掌控,他们就不可能不去兼并土地。
这是人的共性,贪婪是人类永远无法摆脱的天性。
所以说,王朝三百年的宿命,是注定的。
不过刘伯温没有想到的是,朱元璋竟然另辟蹊径,想要通过占据国外的土地,缓解这一个矛盾。
就好似分大饼一样,大明这个巨大的大饼既然迟早要被分完,那为什么不去做一个更大的饼,然后继续分下去?
只要海外还有土地,那么大明这艘大船,就不会沉没。
即便是海外的那些流民造反,那也影响不到大明的本体。
当大明的土地开始不堪重负,那么大明赈济流民的方式,也将发生改变。
接下来,大明只需要将这些流民运输到海外各地,不仅能加强大明对海外土地的掌控,还能解决中原本土日益激化的阶级矛盾。
不得不说,这一招的确是绝,让刘伯温都忍不住拍掌称赞。
可是有一个问题却出现在刘伯温的心中,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那么其他再美好的展望,也不过是镜花水月,空中楼阁。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