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正在前线很快收到了老朱来信,老朱在信中对其大加勉励,并表示洪都走私平江一案已断,让他安心作战,等得胜归来,叔父还要大设宴席款待。
朱文正总算松了口气,这口黑锅压了他几年,时常让人喘不过气来,如今终于算是洗清了!
只是让他莫名其妙的是,李饮冰不知怎么就成了走私案的罪魁祸首?
还被斩立决了!
不对啊,我怎么不知道他干过这事?
朱文正顿时大为感概,原来自己一直都误会李饮冰,还以为他是个小人,现在看来,这才是舍身取义的大英雄。
难为李饮冰了,竟独自一人扛下所有!
朱文正在心中默默许愿,以后逢年过节,一定要给这位大善人,多烧点纸才行!
…………
此时吴军包围平江已有半个月,却只用投石轰炸,一直没有正式攻打。
因为这座城池非同以往,实在棘手的很。
平江就是现在的苏州,这座古城不但人口众多,光城门就有十二个,其中还有河道穿行,保持着极为罕见的“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
其水系河道号称“三纵三横一环”,全长80多公里,是全国河道最长、桥梁最多的水乡城市,被马可·波罗称为“东方威尼斯”,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则称赞它为“鬼斧神工”。
这样一座城池,又有大量守军驻扎,若是强行攻打,必然见效缓慢,还白添伤亡。
吴军围城十几天,不见成效,之前又连胜几场,军心浮躁,恨不得一口吞下平江城。
朱文正见苗头不对,便聚将开会,商讨对策。
这个时候吴军将星云集,不说那些老面孔,就连新来的李文忠、冯胜、华云龙、汤和、耿炳文等人,不是后来的开国国公,就是侯爵,可谓勋贵满堂。
朱文正如今身份显赫,又深得朱元璋信赖,站在这帮骄兵悍将中央,背后大帐上,还挂着老朱亲笔的“功超群将,智迈雄师”,一时是人人敬畏,无人不从。
朱文正清了清嗓子,首先发言道:
“平江城池坚固,敌寇众多,今日招诸位前来,共商破敌之策,希望诸位畅所欲言!”
常遇春最积极,还是第一个发言道:
“依我之见,我军应加大襄阳炮、七梢炮的建造,集中火力于一点,争取攻陷对方城墙!”
常遇春说得也是个办法,只是这种办法收效很慢,而且襄阳炮、七梢炮这种重型器械,也不是想造多少,就能造多少。
因为每一门这种武器,都要几十上百名士卒操作,就算武器再多,也不可能将士兵全都调去操作这个,那仗还怎么打?
另外,敌军也不是光挨打不动弹,城墙只要不是一下整个垮掉,人家也可以边打边修。
所以这个意见提出后,也遭到不少人质疑,众人开始议论纷纷,有人提出挖地道,也有人建议在平江城外,另建土丘,站在上面跟敌军对射。
这些都是古代战争常用之法,却没有一个能立竿见影。
众人越说越激动,都恨不得有个什么办法,一日就城池拿下。
李文忠却一直没有发言,他神情稳重,似乎在低头思考着什么,朱文正挥手示意安静,然后看向他道:
“文忠,你可是想到什么?”
李文忠一脸肃然道:
“大都督,恕我直言!平江在我军攻克的诸多城池中,都属于最为险要的一类,敌军人数又多。
依我之见,我们当去骄去躁,静下心来,一步一个脚印的攻打城池。
诚王军虽然数量很多,但也有个弊端,就是长期围困下,粮草必然供应不上。
等到那个时候,就是我军破城良机!”
李文忠可谓深谋远虑,别人都只看到敌军很多,他却能想到,人多吃得也多。
这番想法,正好跟朱文正不谋而合,不过他还有一点要补充:
“等敌军粮草见底,势必会找机会突围,到时必有一场恶战,希望诸位不要掉以轻心,以免酿成大祸!”
最后几句话,朱文正说得杀气腾腾,要是因为军心懈怠,贻误战机,他可绝不轻饶。
大都督在吴军中威望日高,这一板着脸,吴军众将顿时人人肃穆,再也不敢麻痹大意。
散会后,朱文正将汤和单独留下,又悄悄叮嘱一番。
汤和是最早跟随朱元璋的元老,朱元璋还是个大头兵时,汤和就在义军中混到了千户。
要是换个人,肯定要在老朱面前趾高气扬。
汤和却不同,他认准朱元璋日后必定不凡,不但没有看不起他,反而对老朱非常恭敬。
因此,在吴军中,汤和能力虽然不算突出,但为人低调恭谨,深受朱元璋信赖。
…………
另一边,却说张士诚打到这个份上,要说也该考虑开城投降。
但他偏偏就没这个想法,张士诚大事虽然时常糊涂,但为人却十分硬气,当初北元百万大军,将他重重包围在高邮,他也硬生生挺了过来。
这一次,张士诚仍然坚信,只要脑袋够硬,就能赢得转机。
他在宫中,将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