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泪沾裳>其他类型>爽帝:从高平陵事变开始逆袭> 第三百一十九章 安心,垂帘听政的偶像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一十九章 安心,垂帘听政的偶像(1 / 2)

潘淑继续道:“陛下说的是,妾身的确没有像吕后那般的能力、手段,也不敢有那个心,不过若是妾能为皇后,却是能让那些江东大族们安心一些的,妾的母族也没有实力能威胁到他们的利益。”

潘淑虽然如此表态,但这也只是说个多疑的孙权听的,内心里还是很想在过几年亮儿登基之后做一个垂帘听政的太后,像宣后、吕后一般的女中豪杰,不想日后在宫中冷清的渡过余生,掌管一段时间江东权柄的,因此她才愿意与全公主联合的,

孙权苦笑着点头道:“朕倒是想淑儿有一些手段,能在朕百年之后辅佐亮儿处理朝政,如窦太后那般,可惜啊。”在他怀中的潘淑也不知道这句话是真是假,漂亮的眼睛扑闪扑闪的思考着。

“垂帘听政”的制度,在我国历史上最早可以追溯到旧战国时期。

垂帘是指太后或皇后临朝听政,殿上用帘子遮隔。听是指治理,太后临朝管理国家政事,一般在天子年幼之时有此制度,魏国现在的皇帝曹芳在年幼继位之时便是由郭太后“垂帘听政”的,而蜀国却没人有这个机会,

中国最早垂帘听政的是战国时期秦国昭王的母亲宣太后。公元前306年,十七岁的秦昭王继位,其母宣太后以儿子年幼为名,开始了长达四十一年的摄政生涯,并由此揭开了后宫参政的先河。

宣太后在这四十多年中,始终是秦国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形成了秦国上下只知“有太后、穰侯、高陵、华阳、泾阳,不闻其有王”的局面。

秦昭王无法容忍母后长期临朝专权,最后,他听从范雎建议,收回全部大权,逐“四贵”于关外,改任范雎为相,这才彻底地结束了宣太后长期左右秦国朝政的局面。

第二位垂帘听政的是战国时期赵国的赵太后。公元前266年,赵国的国君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孝成王继承了王位,因年纪太轻,故由太后执政。

赵太后即赫赫有名的赵威后,她在回答齐国的使者是曾经说下了“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的千古名言,是个能力极强的太后,

齐国的君王后在儿子齐王田建执政初期垂帘听政,定下了“事秦谨”的国策,不与列国发生冲突。临死前,将政事交还给齐王田建,而齐王田建至投降秦国都完全听从自己的舅舅后胜的。

吕雉,从小就美丽聪慧,以果断和狠毒着称。

汉初,刘邦宠信戚姬,有废掉吕后另立新后的想法,吕后为了保住其皇后宝座,将皇后宝玺掌握手中,想了种种计策。

吕后设计将韩信骗到宫中,命人用布将其兜起来,用竹签刺杀了韩信,从此吕后的地位更加不可动摇。

吕后前后掌权十六年,据悉,她掌权时,位于今天的广州地区有一个南越国,非常兴盛,

为了制约南越的发展,吕后颁布命令禁止卖铁器和马牛给南越,借以对南越国实行经济封锁,吕后当时用来发布命令的,就是这块皇后之玺。

窦漪房窦太后在孝文帝、孝景帝、孝武帝三个时期凭借自己的政治才能,积极参与朝政,影响帝王决策,但她的出身不好,且潘淑的出身比她还差一些。

窦漪房的出身比吕后还不如,因为吕后的父亲在地方上还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而窦漪房的家可以说就是个赤贫的家庭。

她家穷到连饭都吃不上,而且她父母老早去世,她上面一个哥哥,下面一个弟弟,饥寒交迫。有一年秋天,家里断了粮,小漪房饿得大哭起来,哥哥窦长君只好跑到地里,把只有手指大小的红薯挖出来给妹妹、弟弟充饥。

忽然有一天,窦漪房的好运来了——汉朝皇宫到民间征召宫女,窦漪房居然以良家子的身份被选中。

所谓良家子,是说她的家庭不属于古代的贱民,即不属于医、巫、商、百工之类,因为她家是农民,当时是一个重农的时代。

她之被选中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她长得漂亮,能够选入皇宫的姑娘,没有一张漂亮的脸蛋是肯定不行的。

入宫以后,她又有幸被分配到吕后的身边,伺候吕后,这让她有机会跟那个女强人见习了很多执政活动,这为她日后逆袭成为皇后,并参与朝廷政务,打下了基础。

跟着吕后,比受再好的教育都更能增长才智。

吕氏专权,她的娘家人牢牢控制了朝廷,但是下面的王侯离得远,不方面控制,于是吕后就想了个办法,从宫里挑选一些宫女,赐给刘姓王,这样既显示朝廷的恩宠,也可以让这些宫女刺探诸王的情报。

窦漪房就成了这批宫女中的一员,窦漪房做了宫女以后,当然衣食无忧了,但是她还惦记着自己的哥哥和弟弟。

她希望自己能回到赵国,因为她是河北清河人,赵国是她的家乡所在地。于是她贿赂负责分派的宦官。谁知这个宦官收了她的好处,分派的时候把这事给忘了,居然把她分到了代国。

没有办法,她只能服从,但是这次错误的分配,却彻底改变了窦漪房的命运,让他成为了文帝的皇后,这便是潘淑的偶像了,

孝文帝时期,窦氏建议文帝应以实际国情制定国策,实行大兴水利,免除严厉刑法等宽松国策;孝景帝时期,景帝推行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