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中厅,李倾海和沈氏坐在主座之上,白氏则坐在一侧离主座最近的客座椅子上。晚辈们也分坐在两侧客座。 李玄乙年纪最小,又在同龄人中算不得高,太师椅对她来说实在是庞然了一些,哥哥姐姐们一派端正有礼,唯有她双脚够不到地,无论拿什么姿势,都显得有些笨拙。 她坐上椅子,双腿忍不住晃了晃,这一暮刚好落在李倾海眼里,李倾海看了自己这小女儿一眼,眼神意味不明,李玄乙赶忙垂首收复双腿并拢,将自己好好拘束起来。 不招人疼归不招人疼,但因为这种规矩上的小事惹得当家的父亲不悦,可是大大的不值得。 坐定之后,白氏便将京中子弟较为适龄的人大致说了一遍,李倾海和沈氏只安静听着,未置喙些什么。 若论门第,整个大衡王朝高得过李家的,屈指可数,加之李倾海出身军旅,心思本就开阔些,对门第高低虽也有些考量,但最重要的还是孩子们的才能人品。 画眉子规两位姑娘的婚事其实并不着急,这段时日多在珞城露一露脸,自然有儿郎家的拜帖送上来,到时候相看不迟。 倒是鸿鹄这孩子要上些心思,男女成婚,到底是要男方家里主动些,李家的拜帖要递给谁,要好生琢磨一番。 鸿鹄的婚事,白氏看中的人家有三家——翰林院掌院孟家,兵部侍郎成家,还有喻国公周家。 “你觉得哪个更好?”李倾海问道。 白氏知坦言道:“孟家好些。” “为何?”李倾海又问。 也不怪李倾海有此一问,大衡王朝自开国以来文臣武将就分庭抗礼,不是多么合得来,孟家世代清流,是最纯粹的文臣之家,官职高低暂且不论,文臣的清高执拗是刻在骨子里的,不一定看得起他们这些武将。而论其门阀高贵,也远不如喻国公,不知为何会让白氏这样青眼有加。 白氏看了李倾海和沈氏一眼,思忖片刻,还是老实答道:“兵部侍郎是将军的下属,他家的女儿若嫁过来,难免伏低做小,若事事如此,恐怕会失了夫妻之爱。至于喻国公……国公爷家男丁兴旺,只得这么一个女儿,也养得极好,琴棋书画无一不精,招婿的要求只一个,不能纳妾。可将军府只世子一个儿子,终身的事谁也说不好,若中途反悔,便是失信于人,还不如从开始便未有姻缘。” 她这段话里的意思,其实很明白。若娶了兵部侍郎家的女儿,夫妻二人的相处模式大抵就是李倾海和白木樨,哪有什么爱意可言。若和喻国公家结亲,李鸿鹄一旦纳妾,便是将国公府的女儿至于如今沈氏的位置上,当中痛苦,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真到那一步,两家未必不会反目。 李倾海深深望了白木樨一眼,没有说话。沈氏则问道:“听说孟家有两个嫡出的女儿,你觉得哪个好些?” 这个问题一出,一旁听着的李玄乙警铃大作。 她猛然想起来一桩事,上辈子父亲从南境回来之后,也曾找娘亲叙话,但娘亲回来之后便被禁足了半月。 她从底下的丫鬟嘴里听说了一些缘由,好似是母亲说错了话,乱了尊卑。 直到半年之后的一次游玩,她和孟家的庶长女孟桃闲聊,孟桃说自己差点成了玄乙的嫂子。玄乙归家之后问过娘亲才知,原来当年兄长的婚事上,娘亲曾竭力推荐过孟桃。 玄乙回忆前世,孟桃和她两位姐姐比确实出挑,容貌、性情、才学都是一等一得好。文臣家的女儿,从小浸淫在孔孟之道里,很容易将书读死板了,少了与人相处的能力。若家中宠爱极了,也极容易养得一身恃才傲物、孤芳自赏的毛病。 孟家的嫡长女孟芙便是少言寡语一身规矩,笑都不会,开口便是孔孟有言如何如何,十几岁的年纪活像一个老学究。嫡次女孟荷则是被孟老大人一手带大,呵护有加,眼睛长在脑门上,因着自己会写两句诗文就恨不得拿鼻孔看人,最看不起的就是习武的粗人。 唯有孟桃,懂诗书,也知情趣,除了身份低些,和李鸿鹄其实很相称。 但正因为孟桃是庶女,父亲和夫人便觉得娘亲是借着鸿鹄的婚事给玄乙铺路,暗示庶女也应有好姻缘。这个罪名扣过来,白木樨心机深沉、僭越无礼的帽子就很难摘下来了。 也因这桩事,父亲对海棠居更冷淡。后来父亲在京城留任,中匮之事交还正房,白木樨在将军府的日子更为难过。 思绪翻飞到这里,李玄乙便决意阻止娘亲接下来的话。 一是为着娘亲,二是为着前世的好友孟桃。 哪怕孟桃真嫁过来,她也并不觉得作为庶女的孟桃高嫁到将军府会得什么幸福终身,李倾海和沈氏嘴上说着不介意门阀出身,但方才沈氏只问嫡女,可见人是可以嘴上说一套手里做一套的。孟